第77章我入乡不想随俗72(1 / 2)

秋天的下午,阳光温和,拂人面颊,温馨如母。

欧阳刀光兄妹在罗刹海市的大街上走着,这个落后的时代,信息闭塞,大街上尽是做小买卖,开药店和典当铺,没有租售房屋的中介机构,但也不妨碍他们租房。

他们走进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民宅,走到跟前才看清楚,这里是典型的四合院,也是罗刹海市最基本的住宅形式,由几幢单体建筑,分别放在东南西北四面,建筑之间用廊子联系组成一个方形院落,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的主要建筑称正房,都坐北朝南;两边东西向的房屋称厢房;南面是一排廊子,中间开一道门称二门;二门内部为四合院的内院,二门外是东西狭长的前院;院南面是一排称作倒座的房屋,四合院的大门就设在东南角上;在正房的北面还有一排后罩房。这些房屋的用处是:正房为一家的主人住房,东西厢房为儿女辈使用,前院倒座作待客的客房和男仆使用,后罩房作为库房、厨房和仆人用房,有时在正房两侧加建称为耳房的小屋多作厨房、厕所等用。

欧阳刀光兄妹从四合院大门进去,迎面有一堵称为影壁的短墙,上面有装饰雕刻,可以起到遮挡作用,不会让人一进门就直接见到内院的住房,同时也是进大门第一眼能见到的景观。整座四合院避开了城市的喧哗,创造了一个宁静、亲切的环境。

这里有很多户人家,他们想这里肯定有房子出租,他们有一种感觉,会在这里租到可心可意,甚至可口可乐的房子。这么想着,他们走到了墙头,看到墙壁上贴着用宣纸写的一个僦居条幅,也就是租房的广告。

“僦”字,在古代是租赁的意思。古时候的民居中的僦居,多为穷苦人临时性、短期性的租赁,那些进京办事出差的衙门官宦,都是公费出差,他们所居住的场所都是固定的,被称为“传舍”。一个出公差的朝廷官员,在到达传舍之后,详细出示了自己的相关路证以及身份证明之后,审查成功便可入住。到了传舍旅店,经过长途跋涉之后难免腹中饥饿,因此便急急地“传食”,给自己和自己骑着的马要来一份午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可见一斑,所以,古人拼命读书,考取功名,就会要春风得春风,要春雨得春雨。

我是凡人不是仙,遇事只能问苍天的欧阳刀光兄妹,不商不官,草民二枚,只能低下身姿,蜗居民宅。

那张僦居条幅的广告写着:东四二条一号房租,两房一厅,每月二两银子。

欧阳刀光看着跟妹妹商量说:“我觉得这个房子很适合,我们把它租下来吧。”

“每月二两银子,有些贵。”欧阳紫玉微皱眉头说。

“不算贵,这里是罗刹海市的繁华地段,天子脚下,价格适中。”刀光面色凝重地说,“我们身上还有一些银子,把房子租下来,再出去找工作,日子应该不错。”

“好吧。”紫玉勉强点头同意。

他们找到了东四二条一号的房东,房东长着一张山羊脸,下巴长着一撮银白的山羊胡须,他是一个驼背老头,视力不好,还是个半瞎子,他年轻的时候有着鸿鹄之志,是一位十年苦读的学子,京城土著,他熟读经书备考的时候,不小心烛台倾歪,弄瞎了一只眼,另外一只眼也受到牵累,视力模模糊糊,他本来想做个天下的门生,眼睛半瞎,今前途尽失,只能摆摊算卦,后半生沦为三教九流了。

今天老瞎子吃坏了肚子,拉稀,没有出摊,这会儿肚子消停些,他就坐在八角桌前品茶,欧阳刀光跟老瞎子打着招呼,说明了来意,态度和蔼地说:“我们要租你的房子,能不能价钱低些。”

“那好,那好。”老瞎子满口答应,乐呵呵的说,“那好,你们是几个人住?”

欧阳刀光一听老瞎子的话,降价有门,觉得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满脸喜滋滋地说:“我和妹妹住。”

“那好。”老瞎子视力模糊,看不清欧阳刀光兄妹的面相,只看见模模糊糊的影子,就爽口答应下来说,“要交一押二,要交定金。”

欧阳紫玉看看老瞎子说:“你能给我们便宜多少呢?”

老瞎子说:“那好。”

欧阳紫玉听说那好,就很开心:“你到底给我们便宜多少?”

“那好。”老瞎子笑得有些诡异地说,“我家的房子,一分钱都不能便宜,这是我家娘子定下的价格。”

欧阳紫玉明白了,这个老头的口头语就是那好,其实不一定,那好。

他们正讨价还价地说着,胖嘟嘟的狗脸女主人从外面买菜回来了,看到了欧阳刀光兄妹,她吓了一跳,她没有见过这么丑的人,简直就是丑陋不堪。

这个女主审美也是有问题的,以丑为美,以美为丑,她的审美是颠倒的。

女主老太太没有什么文化,就是大字不识的大老粗,她一进门,就黑脸说:“我们不能把房子租给你们。”

欧阳刀光一脸疑惑地说:“为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