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悔之晚矣69(1 / 2)

“站住!”马户带着几个打手,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对欧阳刀光兄妹穷追不舍,他们要抓住欧阳兄妹,他们在勾栏杀掉了打手王四,要血债血偿,抓住欧阳刀光送官,再就是把欧阳紫玉抓回勾栏,不能让她逃跑,抓住她交给勾栏老鸨子高粉花,她才会善罢甘休,不然,让欧阳紫玉跑了,惜财如命的高粉花,不能白白花银子,就会讨回二百两银子,不能让她自己的钱打水漂。

欧阳刀光兄妹奔跑着,他们不是当地的土著,是穿越者——严重的外来户,人生地不熟,初来乍到,摸不着锅灶,对罗刹海市的地理环境十分陌生,也不知道往哪里跑,只能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往那边跑,那里密密麻麻的民房,跑过去,我们就会摆脱他们。”欧阳刀光急急慌慌地说着,带着妹妹向前跑去。

刚拐过大街的拐角,好巧不巧,他们遇到一个浩浩荡荡出殡的队伍。

送殡队伍的前面就是吹鼓手、仪仗队和“执事”。吹鼓手吹吹打打,鼓乐齐鸣;“执事”负责指挥殡葬活动和沿路抛撒纸钱。孝子紧随其后,手拖丧棒,由人挽扶,一路痛哭,在“执事”指挥下,鞭炮霹哩吧啦,不断炸响,青烟阵阵。

在罗刹海市办个红白喜事,按照习俗,都会请一些民间的吹鼓手,吹吹打打,把事办得热热闹闹。古代的吹鼓手叫做门外鳖。主家不会招待吹鼓手在家里吃饭,到饭点了,都是安排吹鼓手在大门外吃饭,所以又叫门外鳖。

“乌里哇……乌里哇……乌里哇……哇哇……”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锵……”

在吹鼓手的队伍后面,就是抬棺人队伍,由十二人组成,棺材前六人,后方六人。其中有两个管事的,各走在前后方六人里边。绑棺,墓坑下棺,解棺都是一个技术活,均有这俩人相互配合完成。

十二人抬棺,这里边是有说法的。在古代的“棺”同“官”谐音。古代朝廷命官岀游,都是八人抬大轿,而皇上岀游则是十六人抬大轿。古代讲究人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为了显示对死者的尊重,而又不与皇帝,朝廷命官相冲突,自古以来,百姓们办丧事的时候,都采用十二人抬棺。

铜锣开道、孝子贤孙领棺、直属亲戚两旁护棺、孝女贤媳等走在前面,随后是亲侄子,远侄子,女婿,孙子,重孙子,外孙子,亲朋,然后是女的,儿媳在前,女儿,侄媳妇,侄女,孙媳妇,孙女,亲朋好友。

在送葬的队伍中,抑扬顿挫,戚戚哀哀的女眷随后哭灵、送殡的亲朋、邻里等一干人等,前呼后拥,好不热闹。

周围还有看热闹围观的吃瓜群众,跟随在送葬队伍的后面,他们会跟到坟地,去抢有些讲究寓意的馍馍。在死者下葬入土为安,埋棺之前的时候,按照罗刹国的民俗,孝子们在棺材上狠狠砸一些宣腾腾的白面馍馍,有的馍馍会弹跳起来,被人们抢去。

据坊间说,吃了砸棺材的馍馍,以后牙不疼,还会治疗牙疼,还会发财,馍馍砸到棺材上,说是砸中了财神,吃了就会发财,也讨个彩头。

还据说,有手疾眼快抢到馍馍的人,需要钱,不想吃掉抢来的馍馍,当时就会把馍馍卖掉。家里有钱,但当场没有抢到馍馍的人,或者讲究的小财主,就会大大方方买馍馍。一个馍馍能卖三两银子,也讨一个“发财之道”的彩头。

“真是倒霉,赶紧离开这晦气的地方。”欧阳紫玉面对涌来的出殡队伍,皱着柳叶弯眉说,“不小心插进了送葬队伍,会带来霉气,让人不吉利。”

欧阳紫玉说着,拉着哥哥,就要鞋底子擦油,慌慌忙忙的逃走。

“别走!”欧阳刀光知道气势汹汹的马户他们,很快就会追到这里,想跑比登天还难,眼下是一个脱身的好机会,他看着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说,“别认为送葬队伍是不祥的象征,插队进去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吉利,但那是老皇历。”

“我们是穿越过来的现代人,受过无神论的九年义务教育,送葬队伍已经不再被视为不祥的象征,我们要看成一种文化传统和习俗。赶紧入队!”

欧阳刀光说着,就狠狠拽着妹妹要加入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

“不入,多晦气啊!”欧阳紫玉不听哥哥的话,她死活不想加入哭声四起的送葬队伍,觉得不吉利,心里更犯膈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