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7(1 / 2)

毕凡化身的吕不韦在前往秦国的路上,一直都忙着搜集各种奇异的物品和珠宝。但当他抵达咸阳时,却并没有急着展开行动,而是先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他打听到华阳夫人有一位名为华阴夫人的大姐,从小抚养妹妹,两人感情深厚。更巧的是,这位华阴夫人非常喜欢各地的珍宝,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吕不韦心生一计,他决定以珍宝为敲门砖,打开通往秦国宫廷的大门。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些最为珍贵的珠宝,准备献给华阴夫人。

正当他要行动时,突然遇到了一个彪悍的壮汉,挡住了他的去路。吕不韦心中一惊,以为遇到了强盗,但他很快发现,这位壮汉的穿着和气质都与众不同。

壮汉哈哈大笑:“看你这个商人,一脸奸相,是不是想用这些破烂玩意儿去骗华阴夫人的钱?”

吕不韦尴尬地笑了:“这位大哥,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可是费了好大劲才弄到这些珍宝。”

壮汉摆摆手:“得了得了,别蒙我了。我告诉你,华阴夫人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她从小就在宫廷里长大,什么珍宝没见过?你得拿出真家伙才行。”

吕不韦愣住了:“那该怎么办?”

壮汉眨了眨眼:“这样吧,我帮你出谋划策。我名叫关七,乃是华阴夫人的好友。你若能通过我的考验,我便引荐你给华阴夫人。”

吕不韦一听有戏,连忙道谢:“多谢关先生,请问先生有何高见?”

关七微微一笑,吟诵道:“千里眼,顺风耳,不负有心人。”

吕不韦琢磨着这句话,突然眼前一亮:“关先生,我明白了!我需要深入了解华阴夫人的喜好,做到投其所好。同时,我也需要一个能传达我心意的媒介,能够让她感受到我的诚意和智慧。”

关七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记住,真心实意才是最珍贵的礼物。好了,现在我来考验你。”

说罢,关七拿出一块破旧的木板,上面画着一幅画,画中有一只鸟站在枯枝上,旁边写着“鸟宿池边树”五个字。

吕不韦皱了皱眉,这是一句古诗的起句,但是下一句是什么?他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回答:“僧敲月下门。”

关七眼睛一亮:“好!你通过了考验。现在,随我来见华阴夫人。”

吕不韦心中大喜,看来这一路上不仅有奇珍异宝,还有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吕不韦跟随关七来到华阴夫人的住处,只见院子里摆放着各种珍稀植物和奇石,彰显出主人与众不同的品味。

走着走着,吕不韦看到不远处,一位夫人身着华服,气质高雅,眉目如画,端坐在凉亭下,正与几位侍女聊天。原来她正是华阴夫人,看到关七带着吕不韦走来,便微笑着迎上前去:“关七,你怎么来了?这位是?”

关七鞠躬施礼:“夫人,这是我从外面带来的商人吕不韦,他有一份特别的礼物想要献给您。”

吕不韦也连忙跪拜:“夫人,小人吕不韦,久闻夫人芳名,特地前来献上一些微薄之礼。”

华阴夫人看着吕不韦,眼神中透着一丝好奇:“哦?你带了什么礼物?”

吕不韦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打开后露出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这颗宝石名为‘明月珠’,夜晚能发出璀璨的光芒,犹如明月照耀。小人特地挑选来献给夫人,以表敬意。”

华阴夫人接过宝石,仔细端详,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嗯,这颗宝石确实非同一般。关七,你眼光不错。”

吕不韦心中一松,看来第一关算是过了。这时,华阴夫人突然话题一转:“吕不韦,听说你擅长诗词,能否吟诵一首来助助兴?”

吕不韦微微一笑:“当然可以。小人献丑了。”他清了清嗓子,吟诵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华阴夫人听后赞叹不已:“好诗!真是好诗!你果然有些才华。”

吕不韦心中暗喜,正要继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时,突然从旁边冒出一个声音:“哼!这算什么好诗?华阴夫人,你别听他胡说八道。”

众人一愣,只见一个穿着华丽、满脸傲气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一副瞧不起吕不韦的样子,显然是认为自己的诗词造诣更高。

华阴夫人不悦地问:“你以为自己是谁?怎么如此无礼?”

年轻人摆摆手:“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吕不韦是个骗子。他这些诗词都是抄袭而来,根本不是自己的才华。”

吕不韦心中一紧,他最担心的就是被人误会成抄袭。他立刻反驳道:“你胡说!这些诗词都是我自己的创作,绝无抄袭!”

年轻人冷笑一声:“你说自己创作的就是创作的吗?你有证明吗?”

吕不韦注意到这个年轻人,与关七长得有几分相似,只是气质更加文雅。

华阴夫人尴尬一笑:“这位是张公子,我的远房亲戚。他从小在江南长大,很少来京城。”

吕不韦心中一动,这张公子的眼神和语气都让他觉得有些不对劲。他决定试探一下:“夫人,听说江南风景如画,人杰地灵。不知公子对江南有何感想?”

张公子愣了一下,然后笑道:“江南确实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不过,我更喜欢京城的文化底蕴。”

吕不韦听出了张公子的口音有些生硬,似乎是在刻意显示出与关七的不同之处。他心中有数了,但也不点破。

关七看出了吕不韦的疑惑,轻轻一笑:“吕先生,这位张公子是我的表弟,也是夫人的远房亲戚。他一直很仰慕夫人的才华和见识,所以特地来拜访。”

吕不韦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说怎么与关先生有些相似呢。原来是亲戚。”

张公子得意地笑了笑:“吕先生过奖了。我只是想多学习一些东西。”

华阴夫人也微笑着看着他们:“两位都是贵客,不必客气。今天难得聚在一起,我们不妨聊聊诗词歌赋。”

吕不韦心中一喜,这可是他的强项。他立刻吟诵了一首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张公子也不甘示弱,接道:“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华阴夫人点头赞许:“两位真是才子佳人。我也来献丑一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吕不韦在华阴夫人的宴会上,与张公子你来我往地吟咏诗句,不禁心生感叹:这真是一场浪漫的邂逅啊!正感慨间,突然从门外闯入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嚷嚷着要讨些酒食。

华阴夫人心中不悦,正欲命人将其赶走,那乞丐却瞪大了眼睛,指着张公子说:“你……你不是关七吗?怎么在这里?”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吕不韦与关七对视一眼,心知有异。华阴夫人脸色微变,张公子更是惊得站了起来。

乞丐继续嚷道:“关七,你不是在江南吗?怎么跑到京城来了?”

张公子脸色铁青,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吕不韦心中一动,走上前去,对乞丐道:“老丈,你怕是认错人了。这位是华阴夫人的远房亲戚,名叫张三,并非关七。”

乞丐愣了一下,挠了挠头:“哦,是么?看来我真的老了,眼花了。”

华阴夫人微笑着递给乞丐一些银两:“老丈,这些银两您拿去吧。以后莫再四处流浪了。”

乞丐接过银两,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吕不韦转身看向张公子,意味深长地说:“张公子,这乞丐怕是误会了。不过,他提到的关七,不知是何许人也?”

张公子脸色一变,正欲开口,关七却抢先笑道:“吕先生,这关七乃是我江南的一个旧识,只因长相与我有些相似,所以常被人误会。”

吕不韦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不过,张公子与这关七究竟是何关系,还望张公子明示。”

张公子一时语塞,华阴夫人忙打圆场:“吕先生何必多疑。张公子是我远房亲戚,与关七并无关系。”

吕不韦笑了笑:“夫人说的是。只是这误会颇有些巧妙的缘分。”

四人相视而笑,继续吟咏诗句,但气氛已然有些微妙的变化。吕不韦心知此次邂逅恐怕并不如他最初所想的那么浪漫简单。

吕不韦继续与张公子对视,心生疑惑。他端起酒杯,轻轻一笑:“张公子,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公子眉头微皱,回应道:“吕先生请讲。”

吕不韦缓缓吟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张公子与这乞丐的相遇,倒也有几分浪漫之意。只是,初见虽美,却也容易生误会。毕竟,‘事生肘腋’,不得不防啊。”

华阴夫人听闻此言,脸色微变。她深知吕不韦是个心思缜密之人,绝不会无故提及此事。

张公子心中一紧,忙道:“吕先生多虑了。这乞丐只是误会,并无他意。”

吕不韦微微一笑:“但愿如此。只是‘凡事留心,点滴皆是疑点’。我劝张公子,‘明日黄花蝶也愁’,还是及早查明真相为妙。”

张公子听闻此言,心知吕不韦已经起疑,一时不知如何回应。正当此时,门外突然又闯入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大声嚷嚷着:“哪位是张公子?我有急事相告!”

众人又是一惊。华阴夫人脸色微变:“这乞丐又是何事?”

那乞丐瞪大了眼睛,环视一周,然后指着张公子道:“你是不是关七?”

张公子脸色铁青,瞪着乞丐,一时间不知所措。吕不韦则上前一步,正色道:“老丈,你真的认错人了。这位公子并非关七。”

那乞丐愣了一下,挠了挠头:“哦,是么?看来我真的老了,眼花了。”

华阴夫人心中不悦,她觉得这是在她的宴会上闹事。正欲命人将其赶走,那乞丐却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吕不韦:“这是关七给我的密信,让我在京城寻他。谁知会闹出这样的误会。”

吕不韦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骤变。他抬起头,看着张公子,意味深长地说:“张公子,看来这误会可大了。”

吕不韦面色严肃,拿着那封信,皱眉不语。华阴夫人不耐烦地催促道:“吕先生,信上写了什么?”

吕不韦缓缓抬起头,眼神深邃:“这封信,乃是一个圈套。”

张公子不解:“圈套?什么圈套?”

吕不韦微微一笑:“此乃‘仙人跳’之计。那乞丐显然是被人利用了,而信中提及的关七,不过是烟雾弹。看来,有人不想让张公子在京城久留。”

华阴夫人惊讶:“竟有此事?那该如何是好?”

吕不韦胸有成竹:“事已至此,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张公子,你且在此暂留几日,我自有安排。”

张公子点头:“一切听从吕先生的安排。”

吕不韦转向那乞丐:“老丈,我看你并非真正的乞丐。倒像是个落魄的书生。你被人利用了。”

那乞丐愣了愣,随即苦笑道:“这位公子真是一语中的。小可确非乞丐,乃是一位落第的书生。家中贫寒,不得已才出来行乞。谁知被人利用,真是惭愧。”

吕不韦点点头:“也罢,你这信件交给我,我自会妥善处理。至于你的酬劳,改日再来领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