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虎牢关大战(一)72(1 / 2)

看看这满堂之人,张角需要胜利,众帅有求胜之心,项燕见识过张良的才学,有尊敬之心。不少军中万人敌,就算没有计谋,他也想破贼灭汉。

最后一些人也陆陆续续,提出问题,张良给他们一一解答,

问实行方法的,张良并给予详细的补充解释,手把脚的教他们,如何选择勇士,如何整编小队,如何协同进攻。

几乎是免费上了一堂战法科普。

论客观条件的,张良便说,之前大胜,你们缴获精良铠甲,武器,已经在装备已经没有区别。随后指责他们心中怯战,弄得他们面色羞愧哑口无言。

“张良先生,可是来自颖川?据说那里是百家之首儒家的聚集地之一,对了,张良先生,既然博学多才,想必也听过百家之秘?”

“如今天下动乱,人心不定。张良先生,是如何孤身一人来到此处的?”

太平军中的大哥黄巢,一直没有发言,因为他知道,问张良谋略兵法,这些只会加深张角等人对他的关注。

而他这一问,要放在疑点之上,堵住他的威势。

这一下子,凭黄巢的声誉,可算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呀,这种人来路不明,万一是诈降献策之计,岂不是中了圈套。

正所谓疑人不用,孤身一人就敢来此,还能攀上项燕,形迹可疑。

黄巢的这一问可谓是,重中之重,刚还在心中感叹的张角,在如此情形是非面前,也不由得严肃起来。

之后的提问,也是推到了点上,百家虽然不是铁板一块,各有各的矛盾,各有各的看法。

而他们大多数人,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有的不屑于指朝廷做官,有的一门心思钻研技艺。

是一群地方精英,门下弟子众多,实力强劲,能威胁朝廷,也能威胁自己。

要知道颖川郡,可就在自己的势力控制之内,那张良是儒家派来的人?

张良若是百家之人,此次前来,必定是有事相求。若不是,那就是他们自己的敌人,黄巢等人在兖州、豫州、冀州,可以说是言而无信残暴至极。

这种人就算没有仇,若录用,必须监视起来。若不是,宁可杀错,也绝不放过的存在。

张良心中暗想:“我明明已经改了口音,这黄巢果然厉害,居然还能猜出我是颖川人?但也只能到这,没有证据,他这些都没法证实。”

“况且这无关紧要,他们之中自有人,相助于我。”

“嗯,就算失策,我也早留了后手……”

随后张良,直接点出破绽,黄巢的这一切都是推断,并没有证据。

褪去自己文弱的表象,于是指责道,一个早已打出旗号,为天下汉人谋太平的军队,居然容不下一个平常书生。

他入营及献策,带着虔诚而来,如今,存亡危在旦夕。人才来投,仅仅是因为可疑,无从证据,便带着偏见,以刀剑相逼,岂不是毁了自己声誉?

黄巢冷哼一声,张良太危险了,若不是众人在旁,营帐之内,他早就拔出佩刀砍了对方。

砍了他,可能会使自家的势力失去一位良臣,那对方何尝不是呢?

“此人身份可疑,左右,还不速速拿下!”黄巢拍桌而起,呵斥道

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惹了周围不少人为之一惊,第一次见到,黄巢这个样子,他当初也是个书生角色,对内严厉,对外狠辣行事风格。

更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稳重,可没想到,还有嫉贤妒能的一面,一下子,给不少人看到了。

洪秀全率先点开话题,劝导张角,说是张良是颖川人,这只是黄巢的猜测,张良说的是江南的乡音,他最为熟悉。与黄巢对抗,为其辩解。

张步也指出,人家前来投靠,我们应该以礼相待。如今汉室腐朽,灾祸不息。对方也有可能是受到影响,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正如之前改的口号,传出去的大义,我们是要率兵入洛,讨伐无道的汉室,废暴君,清君侧的正义之师。

怎么可以擅自杀戮,这跟暴君有什么区别,这会寒了天下人之心,再加上此人气度不凡,有献策之功,更应该重赏奖励才是,现在无故杀之,我军营中亦有敌探,这事若传出去,日后谁还敢投靠他们。

大军内部又开始争论不休,要么就是认为,杀了他没什么大事,宁可杀错,绝不放过,力挺黄巢。

另一派的观点是,没有铁证之下,就要杀了,有献策之功的张良,实在太过荒谬。

两派为之争论,相互弹劾对方的不是。

依然稳坐中席的张良,将这一切尽收眼底,面色平静,心中暗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