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雪上加霜22(1 / 2)

从三月打到十二月,从万物复苏打到盛夏酷暑,再从夏天打到漫天飞雪。

相比以往,如今的气候倒显的异常,现在是疫病还没结束,天上就下起了暴雪。

现在的黄巾军可比刚开始起义的时候好多了,往往是一个士兵还要带着家人,拿着草叉木棍,穿着布衣麻鞋,破破烂烂,面黄肌瘦。

现在他们可以用缴获的资产,锻造武器,铸造铠甲,补充食物,还有冬天最重要的棉衣。

战场补给,战场补给,放在第一要务的,只能是粮食和武器、铠甲、箭矢,棉衣这种东西只能是次要物资。

做过物资分发的,应该能理解,已有物资的多少,并不能保证每样东西,都能够发到各个人的手上。更何况,这是在古代,命令靠人,传达命令靠人或者畜牲,这百万人级别的后勤难度,是没法想象的。

黄巾军说是有战兵100、120万,这100万不可能都上战场,几个民夫养一个士兵?还是一个民夫养一群士兵,这些民夫是一些流民及其家属,无论如何,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为了运送所需的庞大粮食,各地的民夫需要跋山涉水,路途之中还需要提防,土匪、士兵甚至是同一个阵营的。难免会出现累死、枉死的现象。

黄巾军将缴获的物资运往战争前线,将缴获的大量的铜钱,这些铜钱直接被融掉,拿个木棍,用模具简单做一个矛头。

最麻烦的当属盔甲,普通工匠根本搞不定,但好在黄巾军是最不缺人的,不缺人,那么凭借人与人的关系,自然能找到一些有能力的工匠从旁协助。

金银财宝有的用来赏赐,将它堆积藏起起来,以作后备。

一场大雪下来,大地骤然降温,一瞬之间黄巾军,非战斗减员,冻死者十去一二,冻伤,患病者又有十之二三,这只是粗略估计,具体的没人记录,自然无法论述。

在此期间,黄巾军内部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

时常在扬州一带作战的洪秀全,自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开始跟内部上层,进行明争暗斗。

洪秀全拿下了一半扬州,身为大弟子?军中除了大贤良师和师父的亲属,还有个黄巢。其他几个,就是跳梁小丑,根本没放在眼里过。

按洪秀全知道的消息,和自身的理解来说,其实说的倒也是。

黄巢提供大战略、挡住卢植的同时还能凭借一只偏师拿下半个兖州,占领之时,他已经做好了未雨绸缪的准备,提供了很多军事援助。

但这并不代表洪秀全会就此感谢你,相反你在证明自己强悍的能力,大贤良士的身体不好,想要领袖位子的又不只有洪秀全一个。

项羽莽夫一个,优势那么大还能把自己浪断粮了,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又傲慢又可笑,最重要的是他关系差,不得人心,那可是判了死刑,不可能成威胁。

项燕师父的兄弟,比他年纪还大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张梁,张宝……这些亲族成员,能力一般,张步、张处让去徐州打了这么久,倒是有点号召力。最强的东方胜,一介女流,还没有项羽威胁大。

能成为对手的也就那么几个,张步、黄巢、窦建德、方腊、项羽……

洪秀全漏看了自己,在他的脑中:第一是张角,第二是黄巢、估算着自己功劳排第三。

他这个功劳看似很大,实则虚的扬州郡县庞大无比,但只有三吴地区(吴郡,吴兴,会稽)还有广陵等一些地方,能聚集起有大的反抗之力。

抵抗黄巾最大的勾践的招募军,原本在江北打仗的孙坚被调走了,换上来的扬州刺史刘繇,一时半会儿聚集不了力量,打的还没有,会稽太守王朗给力。(没错,就是那位王司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