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拉胯的满清军队90(1 / 2)

太平军北伐势如破竹,西征也是野战无敌,至于华夏军更是攻城略地如喝水,看起来清军药丸。

这里需要说一下满清的军制,大清的正规军有两个组织,一个是八旗,一个是绿营。

八旗是努尔哈赤当年起兵之时,亲手创建,在满清入关之前,参与了一系列战争。

八旗制度奠定了,满清入关的军事基础,在满清入关之后,也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更夸张的是,甚至直到现在,大清看起来要凉了,还有一些满族人,自夸祖上那是在旗的。

而相比较八旗,绿营不但地位比较低,相关的资料也不多,顶多一句“这是满清收编投降汉人的军事组织”。

实际上如果论人数看,绿营远远多于八旗,而且在清朝中前期的战争中,绿营的作用也是相当突出,可谓是为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任何军队,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时间一长,必然拉胯。而到了晚清,由于体制的原因,绿营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满清的八旗非常能打,但有个问题就是数量太少。清军入关的当口,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加一起也就二十万左右。

清军征服中原和下江南期间,每次打下一地还得分兵把守,靠这点八旗兵根本不够用,于是自然地想到了收编明朝降军的主意。

大清入关,在当时,满清是唯一一个正规政权,可以保证足额发饷的政治实体。

所以大清开始招降后,大量明朝士兵前来投奔,这些士兵以营为单位,世袭为兵,用绿色旗帜,因此就被称为绿营。

相比于八旗,绿营兵主要由步兵构成,战斗力自然是差的不少,但他们庞大的兵力,很好地弥补了满清的兵力不足。

而且随着满清势力逐步深入江南,此地多山地丘陵江河湖泊,八旗的骑兵在这里有劲儿使不出。满清打南明,追亡逐北主要靠的绿营兵。

郑成功曾经一度率水师,兵临南京城下,满清的八旗根本不够,是靠着绿营的力量才抵挡住郑成功,让南明一度燃起的希望彻底破灭。

康熙年间爆发三藩之乱,吴三桂的军队一度打到岳阳兵临长江,还是绿营兵,断了吴三桂的粮道,救了大清一命。

后来攻打岳阳城,更是绿营冲锋在前,八旗在后,这才啃下了坚城岳阳。

这几次战役在满清入关之后,都是无比凶险的时刻,如果不是绿营抵死作战,大清只是考八旗,全国的局势很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到后来满清政权安定之后,开始开疆拓土,此时的绿营依旧是清军的绝对主力。

比如康熙到雍正年间平定西北,十万大军除了一万八旗,其余都是绿营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