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普鲁士的崛起80(1 / 2)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英法联军马上要来了,而德国还没有统一,正好提前投资,石达开把外交联合对象放在德国。

统一前的德意志地区,大家各自发展,普鲁士潜力最大。

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以及随后的三十年战争,引发的社会危机,摧毁了南德意志的商业城市。

直到十八世纪,德意志地区北部,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王国,终于开始展现出来潜力。普鲁士以农业资本化改革起家,没有闭门造车。他们主动融入欧洲体系。

普鲁士,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还首先发声,在1834年主导建立了关税同盟。

19世纪5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才进入了大规模的展开阶段。普鲁士也在这个时候,搭上了发展的快车。

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除了英国领先一步,其他欧洲国家的发展时间是差不多的。德国工业也没例外,尤其是普鲁士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高涨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能在德国迅速展开,得益于很多原因。

欧洲大陆经过1848年革命,封建因素进一步遭到削弱。在作为经济基础的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德意志的强国普鲁士,发展最为突出。

在19世纪初,当时的普鲁士,通过施泰因-哈登堡改革,已经走上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普鲁士统治当局突然脑子坏了,为了维护容克地主的利益,一再拖延改革进程。

到1848年,在普鲁士仅有6/7的富农、1/5的中农和贫农,获得赎免封建义务的机会,从农奴地位中解放出来。

直到1848年革命后,普鲁士统治阶级,还没从惊恐中恢复过来,无奈的加速了解放农民。

1850年3月,普鲁士整府颁布“赎免法”,无偿废除了20种封建义务,并将赎免封建义务的范围,由富裕农民扩大到一般农民。

1857年3月,普鲁士整府为加速农民的赎免进程,颁布“宣告丧失权利法令”,将1858年12月31日作为解放农民的停止实施期限。

但到这时,绝大部分农民,实际上已经取得了自由。

于是,许多解放了的农民,从德国东部的农业区,来到西部的柏林地区、工业城市和新兴的鲁尔工业区,以满足铁路建设、重工业的扩建,以及稍晚发展起来的机械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德意志关税同盟,进一步得到扩大,经济一体化程度加强,从而大大缩小了,因国家分裂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到1852年,关税同盟扩大到德国全境,以经济为纽带,突破政治分裂状态,把全德意志连结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一个及其显著的特点是,铁路建设和重工业是发展的首要支柱。在这一时期,德国的铁路建设和重工业,出现了更加猛烈的发展势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