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二届公务员考试59(1 / 2)

石达开兵不血刃,拿下广州,要感谢香山五大家族。他任命苏家主为广州城守备,负责治安。

此时双喜临门,黄萍儿为石达开生了一个男孩,诸将纷纷庆贺。

晚上,郑家女儿急了,她也要生个孩子!石达开和她亲热了一回,她还不依不饶。“老爷,看你往哪跑!”

石达开本想说要回应天府,被挤到床边,想要喊停,却被小嘴堵上。

石达开无奈,我的宝贝儿子,你来的太不巧,别怪为父,为父确实回不去看你啊。

此时,石达开已经控制广东大部分。他安排石祥祯的第一师,驻扎粤北郡,防守江西清军。冯子材和黄四郎出潮州向东,以攻代守,打击福建。

石达开把广东也设五郡,潮州郡,粤北郡,雷州郡,香山郡,还有东都郡,也就是石达开的老家,嘉应州。

广州单独设经济特区,负责对外贸易。广州特区包括广州,香港,澳门。没错,香港总督已经被抓了起来,正在等英国人出钱来赎回。

而澳门当局,也同意石达开派出军队驻扎在澳门,作为回应,石达开同意,葡萄牙人继续管理澳门。

石达开还把海军分为三大舰队,张钊的第二舰队,驻守复兴郡,第三军队,大鲤鱼驻守海南,第一舰队,石秀带雇来的葡萄牙等西洋人,驻守香港。

黑旗营兵力增加到十一个师,六国公每人一个黑旗营主力师,石达开把香山改为南都,管理除了广州特区外的整个广东。他还安排刘永福带第五师,驻守潮州。

湖南的左宗棠,福建的冯子材,云南的彭大顺,水军罗大纲,海军张钊,以及应天府的石镇吉。

石达开带着冯华夏,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准备东进福建。李秀成作为总参谋长,带3万红旗营驻守香山,防御英军可能来的突袭。

华夏三年四月,冯云山被石达开调来广东,准备第二届公务员考试。

华夏三年五月,石达开在香山宣布,六月在广州举办第二届公务员考试。

他特意查阅了以前的科举资料,发现中国选才取士制度,真的历史悠久。

唐朝科举开始,允许平民报名参加,不必推荐,而大唐以前,没有高官推荐,无法参加科举。

宋代进士考试,为三年一次,但每次录取的名额,比唐代扩大了十倍。且糊名誊录并行,一是考“策论”。二是考“诗赋”。

宋朝科举被富人家庭包揽,把所有读书人都吸引了进去,士人头白身衰,出入科场,死而后已。

而在唐朝,科举不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从科举人才比较,唐朝政绩卓著的也比宋朝多。

宋朝科举,单有文采只会做考场文字,不懂治国的人被选在高第、名列前茅。

明代钦定朱熹注《四书》《五经》为官学书籍,科举考试建立在学校考试的基础上,“科举必由学校”,以八股文取士。

八股文,以“载道”为追求,有起、承、转、合规定程式的约束,代圣人立言的口气议论时政,便于阅卷官评判试策优劣高下。

明代称三年为一大比,保持一定的流动,是为了社会稳定与发展,明代科举为这种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石达开还发现,科举的科目,也不断变化。

唐朝科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宋朝科举有进士、明经科目,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科举的主要科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朝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

科举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礼部的省试与廷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省试为“会元”,廷试第一名为“状元”。

汉朝时置“五经博士”,即诗、书、礼、易、春秋。景帝奖文翁兴学,“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

《熹平石经》为东汉熹平四年(175)开刻,有诗、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共七经,凡六十四石,计200910字。

唐贞观年间,诏颜师古、孔颖达、王恭等撰《五经正义》。唐科举有明法科,永徽四年编成《唐律疏议》。

唐明算科,试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夏侯阳算经等。武则天朝开武举。玄宗开道举。

《开成石经》始刻于唐太和七年(834)十二月,有周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共十二种,计650252字。

五代冯道主持国子监校定刻印九经。宋代王安石等撰《三经新义》。南宋朱熹撰《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二十六卷等。蔡沉撰《书集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