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石达开的货币战争48(1 / 2)

打地主,分田地,石达开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还是缺钱,那就印钞票!

1852年12日,石达开首次在澳门印制银票(官票),总额1000万两。面额分别为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五十两和一百两。

这些银票,是石达开联合澳门葡萄牙当局发行的。葡萄牙人向石达开提供纸钞,石达开负责兑换,澳门当局收到汉王币。

这些面额,是为了方便市场交易而设计的。石达开下令通商部发行银票,收回金银,好进口西方机器。

为了收回铜钱,石达开还发行铜钞,其面额分别为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和二千文。两种钞票之间的官方兑换率定为1∶2000,即1两银票等于二千文铜钞。

同时,石达开禁止白银,铜钱和大清货币在广西的流通,货币战争很重要。

根据石达开的设想,银票可以在远距离长途贸易中,取代白银,而铜钞则可用于当地的小额交易。

石达开在通商部,设立了官票局和宝钞局来管理这两种钞票。伪造钞票被定为死罪,禁止使用私人票据。

石达开发行钞票,最初是为了得到钱,而采取的紧急财政措施。

后来,石达开看到商人带着纸钞流通到各地,甚至一些葡萄牙人带去了欧洲。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石达开加大力度,他也想收割全世界,从而缓解白银短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困扰。

石达开明白,最重要的事情,是让新印制的纸币,能在经济中流通起来,用左宗棠的话来说就是,“使造一法、制一币,官自发之,官自收之,而民不肯用,则不行。即官用之于民、民用之官,而民与民不便、商与商不通,则终不行。

石达开要求郡县乡,设立粮站用汉王币收购粮食,并在军队驻扎地,设立汉王币和粮食之间的兑换点。把汉王币和粮食挂钩,强行推动汉王币的流通。

石达开还要求信誉卓著的商人,参与发行汉王币。石达开要求,政府开支和税收中使用汉王币。

流通纸钞计划的基本原理是,一旦政府纸钞的信用度建立起来,人们就会把它用于纳税以外的其他途径。

石达开没有白银储备,汉王币不可兑换,这就与私人钱庄区别开来。理论上说,政府和民间金融商都可从这些汉王币中受益。

在不同地区设立的通商局,也可以跨地区汇寄政府资金。如果这些钞票在市场上流通起来,政府自然会从中受益。

发行官票有利于跨地区贸易的商人。石达开统一使用银票,依据私人汇票的运作,商人可以来广西出售商品,然后将银票带回,而这些银票可以在澳门兑换成白银。

这样一来,商人也可以免除运白银的麻烦。

石达开的通商部,发展很快,在广西,湖南,广东的城市和集镇,都设立了汉王币兑换点。拿着汉王币,可以换粮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