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左宗棠舌战群猪44(1 / 2)

华夏文人是很重视礼节和礼貌的,左宗棠进桂林,属于外来是客。左宗棠要他们投降,他可以保证太平军不会屠城。

大清顺民爆炸了,他们纷纷指责左宗棠是叛徒,要杀了他。

巡抚没有动怒,反而笑了,“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生,可笑可笑!”

左宗棠反应很快,他也是天才,“车无轮马无粮,叫声巡抚提防提防。”

左宗棠大老远跑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围着人家瞎哔哔,无论怎么说,都是桂林儒家失礼在先。

劳崇光还算是明白人,他责难这些群儒,这个时候有本事了,鸦片战争的时候,还有现在太平军围城,怎么不见你们退敌之策...

这一下子把群儒给镇住了,按照这个说法,群儒嘴皮子再利索,那也没有什么用,太平军不会撤退。

劳崇光对左宗棠说话客气,他说:“为什么不将金石之论,为巡抚和我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

劳崇光的意思,你既然有智谋,把话直接对我们说就可以了。他们才有资格投降与否,用不着辩论,儒家文人决定不了桂林的投降。

左宗棠的回答是:“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尔。”

左宗棠的意思是,桂林官员和文人主动进攻,他只是正当防卫,一下子就把责任撇清了。

左宗棠不怕辩论,什么是辩论?有的辩论是针对人,有的辩论是针对事,有的辩论则是针对目的。只要攻其一点,就有可能获得胜利。

于是,辩论开始,正方选手左宗棠,投降可以。反方选手,桂林官员和儒家子弟,他们认为投降不可以。

在这场辩论当中,首先出场的就是知府,他采用的方法就是针对人。

知府没有谈抵抗,也没有分析大清多么强大,而是直接对左宗棠进行了人身攻击。

他首先拿出一个话头,他问左宗棠,你把自己比喻成诸葛亮,真的有这种事吗?

这个确实是事实,左宗棠不能否定,而且他很痛快的承认了。

然后知府就说,想当年诸葛亮辅助后主的时候,那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你左宗棠,作为大清子民,却要投降太平军。

他的想法是,只要把左宗棠的人品给否定掉,那么左宗棠说的,没人相信了。

左宗棠针对这个说法,准备充分,也充分证明今世诸葛亮不假。

他用治病打比方,一个人里面全烂掉了,只能用猛药,才能把病治好。大清内忧外患,还对洋人跪了,再加上本身鞑虏,歧视汉人。

他左宗棠不屑效力,也不值得汉人卖命,他要打烂大清这个旧世界。

左宗棠口若悬河,把大清要亡国,充分的说了起来,最后他总结,他爱华夏,不爱大清。

他又说做大事需要有主谋的人,而不是只凭口舌辩论的人,这几句明显是回敬知府的进攻,指责他就会玩嘴皮子。

第二个出场的是知县,他针对的则是事件和人。一开始他说的,就是大清兵屯百万,将列千员,实力很强。

左宗棠给他的回复说,大清人虽然多,都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用。

知县也知道,大清确实烂,明摆着,太平军几千人围着桂林。

他没有好意思说大清值得卖命,他把话题引到了怕死不怕死上,明显是跑偏了。

在他看来,桂林打了败仗,又投降,明显是怕死啊。他说投降,难道不是贪生怕死?这明显是打肿脸充胖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