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石达开四月围梧州35(1 / 2)

华夏二年四月,烈日照在梧州城外,给黑旗带了金色的光。杀声震天,响彻梧州城。

红旗营突袭没有成功,石达开带着李秀成和刘永福增援冯子材。太平军摆开阵势,围三缺一,威胁清军马上投降或者离开,不然就要打破梧州。

冯子材主动请缨为攻城先登,石达开没有同意。用人命堆出来的城,石达开不急。他打梧州是想调动清军,为太平军打桂林减轻压力。

黑旗营列阵城下,阵容完整,以火炮试探性攻城。炮火不断,在城上收割一条条生命。

这次来的还有土家营,石达开的少数民族铁粉,大黎壮族人最多,他们强悍、狂野、放荡不羁,有着极强的进攻欲望。

石达开将盔甲,长枪盾牌,冷兵器一股脑地配置给土家营,一点都没有把他们当成外人。

清妖势大,石达开需要团结所有力量,去扭转乾坤。

石达开认为,华夏文化的脊梁骨被打断了,大清的汉人高官都是一些蝇营狗苟之辈,所以每次攻城,他从没有说刀下留人!

石达开还记得穿越前,郑强老师在演讲中说道,网络上还有一些大学,黄皮香蕉人横行,无他,百年落后带来的后遗症!

石达开还知道,有段时间,公知横行,他们受西方民族理论的影响,认为古代华夏没有民族主义。

实际上,他们就是吃洋人的剩饭,以贬低华夏讨好主人,为了那一根骨头而已。

石达开不急着打下广西,他相信华夏文化,只要文化自信回来,世界第一,冲出地球,他都相信可以做到!

为了华夏文化复兴,石达开认可华夷之辨,过去华夏族居于中原,是文明中心,逐渐产生了华夏血统和华夏礼义的观念。

石达开认可,合于华夏礼义,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石达开当然知道,观念会变得,先秦华夷区分的标准是礼仪。汉晋分裂时期,华夷的标准成了血缘。

那么石达开选择哪一种正确?

他选择全都要,包括血缘,地缘,还有衣饰、礼仪等文化。

从先秦开始,到近代华夏文化,华夷的标准在不断变化。在华夏面临严峻威胁,遭遇严重入侵和灾难时,血缘及地域的观点就会占据主流。

石达开认为,自古以来在思想上,“华夷之辨”就有深刻的民族主义色彩。古代华夏放眼世界,史所罕见,有最强烈的民族主义。

春秋管仲:“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论语》:“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大汉以后,儒家学说,内诸夏而外夷狄,主张以夏变夷,从而使华夷观日益彰显。

《全唐文》:“躬上圣之资,合至神之化,戡祸乱制夷狄之武,修礼乐垂宪度之文,不可谓实之不孚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