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花钱消灾(1 / 2)

清道光三十年(1850)7月,石达开出发前,彭大顺建议和矿工歃血为盟,共图大事!

谭体元也有想法,建议利用山区群众迷信较深的心理,以拜旗的形式,发动群众,吸收一大批人加入拜上帝会。

于是石达开决定等几天,在客家人中宣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率众高呼:“一打广州,二打北京,牛骨乱尽,豆豉发温。”

谭体元也到处宣传,他运气不好,到贵县发动客家人,来投石达开的时候,被捕了,他的兄弟来请石达开想办法。

彭大顺建议,杀到县城,救出谭体元。石达开承认彭大顺比自己勇,但是分析后,认为强攻不行。先不说办不办得到,一旦动刀,恐怕没打下县城,谭体元就危险了。

石达开又琢磨一下,想起一件事,“上次冯先生也是被抓,后来是花钱救出来的。官府极怕说造反,上下遮掩,混过日子,断不敢办这个案件。”

原来几年前,拜上帝会捣毁寺庙,桂平知府逮捕了冯云山,将其关在监狱。洪秀全呢?水平有限,急得团团转,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冯云山是拜上帝教实际创始人,被逮捕入狱,而上帝却不能将其救出来,大伙对拜上帝级信仰产生怀疑,准备一哄而散。

此时,名不见经传的杨秀清表演“天父下凡“,及时稳定了人心,避免教会分裂。

表演“天父下凡“还不行,杨秀清必须救出冯云山,否则上帝就成了谎言。那么,如何才能救出冯云山呢?带人去劫监狱,这等于公开与官府作对,冯云山必死无疑。若是不救出冯云山,后果更加严重。

杨秀清会表演“天父下凡“,给了大伙信心,但要兑现诺言才是。此时,黄玉昆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宣传冯云山要造反,然后再用钱去贿赂桂平知府。

“造反“这不等于杀头吗?黄玉昆怎会如此糊涂呢?非也,这正是黄玉昆智慧之表现。

晚清官场腐败,官员最害怕本地出现起义,以免影响仕途。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当地官员都是摸鱼点卯,要收集造反证据,又是耗时耗力,官员岂会去做呢,岂不是自讨没趣?

但是,衙门口朝南开,两手无钱别进来,想要救出冯云山,还得需要钱,官府拿到钱,然后暗箱操作,一切都好办。

冯云山发展的会众,基本都是烧炭佬,哪里有钱呢?黄玉昆建议,大伙省吃俭用,每天从卖炭钱中挤出一点,此为著名的科炭。冯云山就是靠这笔钱,才从桂平监狱中走出来。

彭大顺皱眉说:“说到钱就千难万难,那里得钱去填贪官,对我们来说,还是直接抄家伙打下县城。要是不行,咱们去金田,借够钱回来再救,还是一样!”

石达开说:“武装打县城,这是不行的。不过,老谭必须要救,官府不想办他造反,就有办法。钱的事情,我想办法!”

石达开还能啥办法,把值钱的变卖一空,积聚起一笔大款,向官府行贿,不出所料,谭体元被释放。

大家伙接到谭体元,石达开安慰他一番。这一套下来,石达开的威望更高了,大家纷纷称赞他是神机妙算,及时雨!

石达开没有再耽误时间,率拜上帝会信众四千余人,离开贵县,自贵县奇石圩赶赴桂平金田村加入团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