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1 / 2)

  “有了文化内核,才有生命力。”

  其实高长松还有些想法,他比较希望观众们可以掐强度、掐战力,这样辩得起来。

  张仁祖似懂非懂地点头,他问:“那怎么传唱呢?让说书人当个故事去说?”

  高长松道:“这样也可以,可这是第二流的传播方式。”

  效率有点低。

  他其实有两个方案,第一种是发小报,搞名人访谈。

  第二种则是弄“辕门抄”。

  这两种其实都是报刊发型方式,辕门抄比较古早,从西汉时就有了,说白了就是官府汇聚一下最近的新闻,写成一张大报贴在城门上,让往来人看。

  至于小报,东华国这已经酝酿出小报发行的土壤了。

  这里的报纸分两种,一种是官方发型的邸报,刊登政府要文,内容严谨,措辞讲究,非文化水平高的很难看懂。

  民间小报就不同了,那就像是现在的狗仔报纸,刊登的都是大白话,随出随印,普通的百姓都能看。

  高长松意思是,赛程本来就长,他找文人来润笔,每过五天就出个小报,在民间发行,而辕门抄则当论坛,做民间交流阵地,有什么想说的,人都可以往棚屋旁的木版上张贴。

  这就保证又有大方向指导,民间言论又能蓬勃发展。

  张仁祖听完后都鼓掌了:“妙啊!”

  这小报估计还能挣钱呢。

  当然,钱多半是正书堂跟高十二郎对半分。

  高长松道:“咱们挣钱还是靠卖门票的,有了话题度,卖票不就更容易了。”哎,如果修士愿意接代言就好了,可他们多半醉心修行,是不肯的。

  张仁祖道:“第一期小报你已经想好了,找朱之洞?”

  “还有一人,我其实更想找。”高长松一五一十道,“但觉着他不一定会答应,还在接洽中。”

  ……

  能让高长松如此小心翼翼对待的,自然是一号种子选手呼延啦。

  高长松想采访呼延问雪,可他看上去太高冷了,又很富有,像黑心眼版西门吹雪跟叶孤城的结合体。

  这样的人,你跟他说话都觉得是在冒犯,更别说采访了。

  可高长松觉得他很有话题度,于是租借来了中山书院的学子。

  跟白鹭洲书院不同,中山书院培养的是文士,也就是儒家子弟,在妖魔横行的东胜神洲,儒家实在不算一门显学。

  但这些文士却是东华国内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他们,庞大的政府机构就无法运行下去。

  诚然,东华国的皇帝存在感很低,可衙门却是无处不在的,他们才是社会的螺丝钉,是给妖族人族共存提供土壤的机构。

  妖跟人之间的平衡是很脆弱的,官司也很多,如果没有出仕为官的儒家子弟们斡旋,这岌岌可危的平衡早就被打破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