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11(1 / 2)

  上回买回来的报纸还折在书里,省城日报是每日发行,可征稿活动却是半个月一次。

  过去几年大运动盛行,稿费取消,也就临近大运动结束,才渐渐有了恢复的迹象,不过稿费也比十年前少。

  省城日报的征稿分为长篇和短篇两种,短篇一般是诗歌体裁,长篇则是文章,短篇征稿一首诗歌一块钱,长篇征稿千字两块五毛钱。

  苏茵高中作文写得不错,直接将目标瞄准了这期的长篇征稿,主题是扫盲和文化水平提升,正合她意。

  高中毕业的苏茵是村里的扫盲班老师,家里只有她和爷爷两人,大队长额外照顾些,当然也是苏茵学习好,便让她用扫盲换工分,不用下地劳动。

  两年的扫盲工作,苏茵对于这方面确实颇有心得体会,在脑海中构思片刻后提笔书写,一个多小时便写下2000字的文章。

  按照省城日报的征稿报酬,2000字的文章一经录用,能有五块钱的稿费。

  要知道,村里一天一个壮劳动力干满才能拿十个工分,一个工分值一毛五分钱,五块钱已经是巨款了。

  将稿子写好,算算时间,距离截止投稿还有一个星期时间,苏茵准备找机会去趟邮局。

  谁成想,第二天晚饭时,机会就来了。

  难得顾康成早早从军区回来,一家人整整齐齐吃饭,吴婶火力全开,费了心思做了一桌子菜。

  家里的菜基本由军区后勤采购分发,老领导和现任师长都有份额,肉类和蔬菜瓜果都是不缺的,就连外面稀缺的粮油米面也宽裕得多。

  京酱肉丝、葱烧鲫鱼、凉拌黄瓜、宫保鸡丁,醋溜白菜,饭桌上筷子纷飞,看得吴婶高兴。

  自己做的菜,吃的人喜欢,无疑是最大的褒奖。

  顾老爷子夸了夸这个晚辈的手艺,看着桌上几人,又想起这几天孙子对苏茵的反应,可以说是没有反应,基本不交流的,老爷子头疼。

  当年订的娃娃亲,孙子反应大也正常,还不就是没定性嘛,年轻人多培养感情就是。

  “承安,你这几天带茵茵去吃吃国营饭店,再...你们年轻人喜欢干啥来着?对了,再看看电影!”老爷子一寻思,这不错!

  顾承安眉峰微蹙,转瞬嬉皮笑脸拒绝,“爷爷,我忙啊,马上要去上班了,我没时间。”

  “什么没时间?上班还有半个月呢,再说了你比你爸还忙?你爸当年和你妈处对象的时候,那不是再忙都能见个面?”

  顾康成当年休探亲假的时候在街上偶遇银行柜员钱静芳,对人一见钟情,当时就上前搭讪,想和人认识,出手那叫一个快狠准。

  在旁边被误伤的顾康成:“...”

  “爸,说承安呢,怎么还说我们啊。”顾康成早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

  钱静芳听到这话也有些不自在,年轻时候的事怎么还拿出来说,还当着小辈的面,怪难为情的。

  “您不明白,我这是准备为人民服务,必须得修身养性好好准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