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养蚕人·三296(1 / 2)

  马车行过不甚平整的黄泥道,眼前出现村落。村头玩耍的孩童看见衙役,扭头就往村里跑。

  “官差来了,官差来了——”

  家家户户提心吊胆,上年岁的老人拍着大腿,哭丧着脸:“天爷啊,今岁怎么这么早就来征税了…”

  家中存粮不够的,立刻遣人从村后小路向别村去买粮。一切先度过眼前难关再说。

  杜长兰在村头下车,聚石村的村长领着一干村民上前,欲向打头的捕头俯身行礼,捕头眼皮子一跳,借搀扶之势,领着人向杜长兰前去,高声道:“此乃新上任的杜知州,还不拜见。”

  村长苍老的面皮抖了抖,不敢置信的望着眼前的俊后生,双腿一弯,却未磕到坚硬地面。

  杜长兰将人稳稳扶起,瞥了捕头一眼:“连位老人也扶不住,何捕头近来可是懈怠了?”

  何捕头连连解释,又是赔笑又是行礼。

  聚银村的村民瞠目结舌,往日在他们跟前趾高气扬的衙役,原来面对上峰也与他们无异。

  杜长兰打破僵局,道:“本官初来乍到,不解本地民生,便想着来转转。诸位不必担心。”

  村民们闻言松了口气,原来不是来征税的。然而脸上喜色未现,又添愁色。

  征税不过迟早,避不开。

  村长领着杜长兰往村里去,见左右屋舍还算完整,檐上瓦片光洁,杜长兰夸了几句,村长忙不迭应和。

  郑同知等人面色稍缓,然而脚步一转,视野变换,陈旧的篱笆破破烂烂,檐上草棚刺眼。

  众人有些尴尬,黄通判赔笑道:“一个村落有富有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信大人瞧瞧手指,也并非一般长。”

  杜长兰:“你说的也有理。”

  聚银村的村民或面露难色,或神色愤愤掩下头去。

  杜长兰将大半个村子逛的差不离,提出去田间瞧瞧。

  郑同知面色骤变,顾不得此前被杜长兰挤兑,上前道:“田间泥泞,又逢烈日,下官恐大人受累,不若在屋里歇息,下官令人去瞧也是一样的。”

  “那怎么一样。”杜长兰拂开郑同知,大步朝田间去,然而田间见麦稻,反而是一排排桑树。

  杜长兰故作不解,沿着田间一路行走,他身量高,腿又长,疾行时旁人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郑同知及一干书吏平日里坐在府内,活计多在指尖,冷不丁在田间奔走,叫苦不迭。

  反而是上了年岁的村长带着一干村民跟在杜长兰身后。

  他们所过之处,连绵不绝的桑田,其间仅有几亩稻/麦田夹杂,孤零零,瞧着颇为可怜。

  终于杜长兰驻足,扭身问村长:“本官记得覃州并不以桑蚕出名,你们为何扬短避长,弃稻麦养桑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