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墨宝幌子245(1 / 2)

  众人也望向崔遥,他摩挲下巴,眼睛一亮,道:“这还不简单,鸭是甲等鸟,螺是田边虫。鸭对螺岂不美哉。”【*】

  陆文英无语,螺都进鸭肚了,还美个甚。

  众人玩笑时,杜长兰盖上私印,宝石斋掌柜如获至宝,捧着墨宝离去了。

  崔遥看着掌柜的背影,哼道:“长兰这墨宝多久能卖出去?我猜半年。”

  他话音落下,后脑一疼,地上骨碌碌滚着一颗杏仁。

  崔遥双眸圆睁,“好个莫十七,你敢偷袭我。”

  莫十七反手指自己:“我?”

  “蠢蛋。”杜长兰抛了抛手里的杏仁,再中崔遥眉心。

  崔遥揉着眉心,慢半拍道:“杜长兰,你啥时候又往袖中揣零嘴了。”

  他记得蕴哥儿长大后,杜长兰就不如此了。

  陆文英嘴角抽抽,重点是这个吗?

  陆文英默默往外去,有时多看一眼崔遥都是对自己的暴力。

  他回到自己院中,章氏笑着迎上前来,“我听见隔壁动静,可是又有什么事?”

  陆文英简单提了提,章氏莞尔:“我与崔二公子倒是想法不同,最迟十日,杜大人的墨宝就会被人买走。”

  陆文英眉梢一动,欲追问,章氏却笑而不语,只道过些日子陆文英就明了。

  果然如章氏所言,三日后杜长兰挂在宝石斋的墨宝被人先后买去,宝石斋掌柜来送银时,崔遥惊的目瞪口呆。

  他看着轻飘飘的银票,仿佛那是他即将离家出走的脑子,“长兰一副斗方竟卖了三十两银子!”

  是在哄他的罢。

  两副墨宝共六十两,悉数推至杜长兰跟前。

  杜长兰盯着银票和银锭瞧,宝石斋掌柜从他面上看不出端倪,只好作罢。

  陆文英将此事同章氏说了,后者抿嘴乐,陆文英隐隐捕捉到一点苗头,却又不真切。

  杜长兰仿佛对此事并不留意,反而是消息传至翰林院,惹来一干羡慕嫉妒。

  一名庶吉士颓然笑道,“咱们还在计较冬日几筐碳几件冬衣,谋算怎么过活,杜状元仅靠几个字,便得了六十两银。人与人之间当真是……”那话声渐渐隐了去。

  高淮脸色难看,“与金银为伍,粗俗。”

  同屋的季忱抬起头,眉头微蹙,随后又垂首办公。

  平民出身的庶吉士是羡慕杜长兰轻而易举得了钱,家中富裕的庶吉士则是嫉妒杜长兰扬名。

  他们的作品别说卖个几十两,便是得个几两银子都够他们吹嘘了。

  高淮点着书案,少顷有了主意。不过两日,探花郎的画作被人高价买走的消息传遍上京。

  翰林院内众人争相对高淮道贺,更因高淮出身浙地,在大承国土东面。而杜长兰出身雲阳郡下的一个小县,位于大承国土偏西。一时间便传出“东有美玉,西有良木”的佳话指代高杜二人。

  陆文英被恶心了个透,可流言肆起,他也无力阻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