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龙孙(1 / 2)

  说到这儿顿了顿,杜长兰道:“那时若河县县令为护本地百姓安宁,令官兵驱逐流民。我家人见蕴哥儿不过三岁,若是不收养蕴哥儿,那孩子被官兵驱逐出县便活不成了。于是蕴哥儿就上了杜家族谱,记在我名下。”

  葛老轻轻点着扶手,“说下去。”

  杜长兰道:“蕴哥儿虽才三岁,却是生的聪颖,通字明理,旁人一日记不下的文章,他都能记下。我便将他一道带去学堂听学,天长日久,他也通了四书诗集。再往后就是我参加科举,他随着我四处奔波。”

  意料之外的,葛老先生并未呵斥杜长兰胡闹,带着儿子四处奔走。反而高看杜长兰几眼。

  于读书人而言,念书科举是头等大事,杜长兰却愿意分出心神照料一个毫无血缘的孩子,而并非给口吃的就草草打发了。可见杜长兰心性仁厚。

  由衷来说,杜长兰将杜蕴养的极好。

  但是正因如此,这对没有血缘关联的父子感情愈深,于葛府和皇家反而不利。

  葛老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睥睨杜长兰:“你今日来与老夫说这一通,看来你心中是对蕴哥儿的身份有所猜测了。”

  杜长兰颔首,“先前您待蕴哥儿莫名的喜爱仅是让我疑惑,但前些日子陛下驾临翰林院,我有幸与陛下对弈一局,陛下低眉敛目的那一刻,蕴哥儿与陛下极为神似,我心中便有了七八分猜测。”

  葛老幽幽道:“物有相同,人有相似。你若是猜错了,便是戏君之罪。”

  杜长兰抬起头,与葛老先生视线交接:“所以杜某才先来寻国丈大人,以葛府之力,这些日子应是有收获了罢。”

  葛老先生噎了一下,不瞒被杜长兰压下气势。他瞪了杜长兰一眼,意味不明的哼道。

  杜长兰垂下眼,声音轻了几分:“我想着若蕴哥儿真是皇室子弟,这案子就好弄了。若他不是....…”

  “那你待如何。”葛老先生有些好奇杜长兰会如何做。

  杜长兰道:“也就麻烦些,小郡王如今已经去京兆府认罪了,他才是击杀黎四公子的人。”

  杜长兰将他叮嘱小郡王的在京兆府的说辞又复述一遍,若是操作得好了,别说小郡王和杜蕴无罪释放,杜长兰还能从黎家那边踹几个人下水。

  葛老先生回过味来了,他以为杜长兰是走投无路向他寻求帮助,谁知杜长兰心中早有计较。

  好缜密的心思,好灵活的头脑。距杜蕴出事不过一两个个时辰,杜长兰就已经想好破局之法。

  如此沉着冷静之人,若为友,堪为左膀右臂。但若为敌,必是心腹大患。

  葛老先生沉默不语,书房内安静的落针可闻,气氛压抑。

  葛老先生先前被茶水打湿的衣角贴着皮肉,浸出幽幽寒意,他却不觉。葛老先生开口道:“老夫知晓了,你回罢。”

  这短短一句话,便显示着葛老先生接管此事。

  杜长兰拱手退下,出了国丈府,他看着头顶灰白的天,心中并不如面上平静。

  若是可能,他倒希望蕴哥儿不是皇室中人。如今储君之位空悬,那孩子回到皇室,反而是群狼环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