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宝石斋149(1 / 2)

  之后父子两人又去其他地摊瞧了瞧,小少年的嘴,撅的都能挂油壶了。

  杜长兰揽着儿子的肩,忍着笑明知故问:“可是不合心意?”

  杜蕴鼓着脸嘟囔:“我怀疑这些地摊物皆是同一源处。”一点新意也无。

  杜长兰瞥向过往行人,意外的年轻人颇多,每日都会有自命不凡的人来此捡漏,妄图一夜暴富。

  那几率不是没有,也就与现代买彩票中千万大奖差不离。

  杜长兰带着儿子一通逛,最后在街道靠里的一家铺子驻足。

  杜蕴偏了偏脑袋:“宝石斋?”

  他嘴角抽抽,这名字可真直白。

  杜长兰大步进门,迎面一阵温和淡雅的檀木香,令人头脑清明,杜蕴看着多宝阁上的摆件器具,惊的张圆嘴,忘记之前的郁闷。

  那一面柜子上摆满精美的瓷器,杜蕴瞧这个也好看,瞧那个也好看,但让他说个一二三,他却是甚也道不出。

  “爹……”他讨好唤,想让他爹给他讲解。

  铺子里跟来介绍的顺儿不敢置信望向杜长兰,又看着杜蕴,这是父子?!!

  顺儿怔愣中,一道清越声音传来:“此为德清窑黑釉鸡头壶,分属越窑系。你瞧,壶面黑釉滋润,匀净无暇,但施釉不到底。”杜长兰回头问伙计:“可否能拿下来观看。”

  顺儿知晓是遇上行家了,点点头:“公子小心些即可。”

  杜长兰将鸡头壶拿下,将底部展示给儿子:“底部是无釉的。”

  杜蕴认真瞧,惊喜道:“果真如此,还有一二…五个烧痕。”

  杜长兰让儿子摸摸,“感觉如何?”

  杜蕴迟疑道:“有一种厚重的感觉,并不十分光滑细腻。”

  杜长兰将鸡头壶放回去:“此形始于三国末年,后于两晋流行。最初鸡头无颈且短小,后逐渐演变,鸡颈加高,鸡头渐大。此尊看形制应是东晋晚期烧制。”

  杜蕴默了默,忽而问:“那它值钱吗?”

  身后一阵笑声,父子二人同时回首,少年人肤色白皙,生有一双荔枝眼,眼珠乌黑而明亮,鼻梁微挺,唇色带着健康的红润,秀美如山溪。

  来人脸上的笑意凝固,一瞬不瞬的盯着杜蕴。

  杜长兰眉头微蹙,那是一位六十上下的老者,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着麻色暗花纱道袍,脚踩一双云头黑履。身旁跟着一名垂首的中年男人。

  杜长兰又往外瞧,铺子两侧竟是左右各守了两名护卫。

  此时老者回过神来,他捋了捋须白的胡子,笑容慈祥:“老夫听闻小哥儿稚语,甚觉有趣。适才一笑,小哥儿莫介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