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理念相合(1 / 2)

  姜教谕看了杜长兰一眼,“坐下罢。”

  之后姜教谕未再提问其他人,而是讲《战国策》,一讲就是小半日,待晌午教谕离去,众人三三两两离去。有人经过杜长兰身边时,多看了他一眼。

  陆元鸿低声道:“长兰,姜教谕为啥针对你?”

  “不过提问而已,哪里就针对了。走罢,去吃午饭。”杜长兰结束话题。

  但他大概猜到原因了。怪只怪若河县六年没出过小三元,于是杜长兰就变得瞩目。

  所以姜教谕出于好奇,要他一份县试答卷算不得难。

  他就说嘛,旁的不考就考水患治灾,估计是县试时,他给前县令拍的马屁戳姜教谕的眼了。

  唔,如果新县令也看了去……

  看了就看了,不是什么大事,顶多惹了新县令的厌,但只要杜长兰自身立得住,想来是无事的,左右他又不在新县令手下做事。

  杜长兰不知,县学上午发生的事,晌午也摆在新县令案前。

  “哈哈哈,看来上任县令是个喜欢听好话的。杜长兰倒是圆滑,天生该混官场。”

  也是他之前想岔了,若杜长兰是个只会溜须拍马之徒,也过不了府试,更遑论院试。如此揣摩人心,真不似小地方的书生。

  此事有了结果,新县令也就弃之一边了。

  县学里,众人吃过午饭,大部分学生回到自己住处,温习上午教谕所讲文章。杜长兰麻利的洗过饭碗,提议去藏书室瞧瞧。

  从前只学四书五经,如今考上秀才后得学经史了。他在李府见过不少史书,但以李府之力,也有小部分书籍残缺。

  不知县学里的藏书室是何光景。

  藏书室在主教室和食堂中间位置,占地不大,也就二十来个平方,安不下桌椅更坐不住人。是以学生们领取对牌,将书籍带回住处誊抄或翻阅。

  然而这都是有时限的,如果期限之内不还书,或者书籍破损,视情节严重而定,1——3月不得再借。

  陆文英他们直奔心仪书区,杜长兰环视一圈,《史记》和《汉书》都是热门书籍,如今架子空空。

  不远处陆文英叹道:“又晚了一步。”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借阅《春秋》。

  相比史书的受拥趸,农书和算书门可罗雀。

  杜长兰随意拿了一本《周髀算经》翻了翻,一看就是一刻钟,崔遥唤他,他才放下书。合上时杜长兰瞧见页面边缘有些残损。

  若说算书还有学生翻阅,书架最里面最下面整齐放着的书籍却是落了灰。

  《梦溪笔谈》《考工记》 ,皆是古代的“工”具书,却被人视为奇淫巧技,在读书人之间备受冷落,但这些东西才是发展生产力的好书。

  杜长兰忍不住叹气,适时陆元鸿兴奋的跑过来:“长兰,我们运气真好,刚才有人还了《左传》,叫我们遇上了。”

  一盏茶后他们离开藏书室。临走前杜长兰回首,日光明烈,映的空空的架子泛着木头独有的润泽,却照不进藏书室最深处的角落。

  第62章 理念相合

  杜长兰很快适应县学生活, 然而五日后的乐课给他当头一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