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背下文章的。”(2 / 2)

  崔遥牙口紧咬,心里抓心抓肺的难受:去他爷爷的杜长兰,昨晚回去是不是他儿子又给他开小灶了!

  昨儿杜长兰都还不怎么会背文章呢。

  严秀才眉头微挑,深深看了杜长兰一眼:“看来私下是用功了,坐罢。”

  之后严秀才又考校其他人背诵,惊讶的发现其他人也能答个七七八八。

  这可真是怪了。

  严秀才便也挑明问了,谁知众人闻言,或隐晦或明显的看向杜长兰……怀里的孩子。

  宋越小声道:“先生,蕴儿真的是神童,他是我们中第一个背下文章的。”

  宋越的话,无人反对。

  严秀才看向陆文英,陆文英抿了抿唇:“先生,杜蕴确实非同一般。”

  但比起杜蕴,陆文英更惊讶的是杜长兰。那份随堂笔记是真好用,他昨儿回去之后,靠着笔记又明了许多。

  杜长兰眼眸弯弯,不闪不避的迎上严秀才的目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然杜蕴在眼前,严秀才便也同考校其他学生一样,考校杜蕴。

  小孩儿听到严秀才提问,立刻从他爹怀里落地,像模像样的作揖,只是他人小,刚落地就躬身行礼,带着小身子也往前栽,幸好被杜长兰提住后领。

  杜蕴今日又换回杜成亮小时候的衣裳,颜色已经洗的灰白,手腕和领口都泛起了毛边,可他小脸板正,眼神坚定,自有一股书生气。

  稚嫩的童声在室内响起,比之昨日,杜蕴背的更流畅许多。但随着严秀才考校杜蕴相关段落的释义时,杜蕴就只能睁着一双黑亮亮的大眼睛望着严秀才。

  世上确实有三岁孩子背上百首古诗,这是他们远超同龄人的记忆天赋,但是能背下文章古诗,并不代表能理解背诵内容的意思。

  如果这种天赋不加以后天培养,最后也只会泯然众人。

  两刻钟后,严秀才对杜蕴的情况有了大概了解。虽然杜蕴不算神童,但在他们这块小地方,也确实罕见了。

  所以晌午时候,严秀才再次将杜长兰叫去书房。

  “从前你学的《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开蒙书籍,可还记得?”

  杜长兰眼珠转了一圈,连连点头:“记得记得,先生,我可勤奋了。”

  这一看就是记不得多少了,严秀才没好气的瞪他一眼。

  只是想到杜蕴,严秀才到底惜才,所以对杜长兰道:“你空下时,将你曾经学的开蒙内容教以杜蕴,若你有不明处,自可来寻老夫。”

  严秀才怕杜长兰不上心,忍不住补充一句:“那孩子天赋尚可,你好好待他,将来必然能惠及你自身。”<hr>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天作之合 科举文&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