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场在第83章。1(2 / 2)

  所以杜家的家产一分为二,杜老爹和他三弟一人一半,每家各分21亩地,其中14亩水田,7亩旱田。

  不同于杜老三家人丁单薄,杜老爹成婚后,儿女一个一个往外蹦,共三儿两女,都健健康康养大,还略添家业。

  如今杜老爹一家在村里有23亩地:15亩水田,8亩旱田。

  小儿子杜长兰乃是杜老爹而立之年得来,小儿子与大儿子差了12岁。私心来说,杜老爹确实偏疼小儿子。

  如今杜大郎和妻子育有两子一女,杜二郎和妻子也有一子一女。杜长兰未成婚先有一个便宜儿子。杜家两个女儿出嫁了,在时下算是婆家的人。

  所以杜家人口加起来13口人,这都是要记人头税的。古代不发达,任何工程都需要人力操作,所以对户籍管制极严,每年按照户籍征收民夫服徭役。

  杜老爹对衙役说小孩儿是杜长兰儿子,不是随口哄人,而是正经记在杜长兰名下。

  杜老三那边两代单传,倒是想多一个孙子,奈何亲孙子体弱,需要仔细养着,自家都顾不过来,哪愿意养外人的孩子。

  这么一看,杜老爹真是善良了。

  杜长兰一边肯定便宜爹的人品,一边飞身进镇。父子二人经过面摊时,嗅着浓浓的骨头汤香,不约而同的咽了咽口水。

  “是长兰啊。”摊主是个四十出头的圆胖男人,笑着跟他们打招呼,明显认识他。

  杜长兰抱着儿子坐下,却没选择骨汤面,而是要了两碗阳春面。

  不多时,两碗热气腾腾的汤面撒上葱花,端到父子二人面前。

  摊主看了一眼小孩儿,小小的身子单薄,穿着掉色的蓝色短衣和灰色短裤,但长得是真好,大眼睛,睫毛长又黑,鼻子小巧,除了瘦了点儿,当真是个玉娃娃。

  摊主见之心喜,忍不住摸了摸小孩儿的头,问杜长兰:“这是你侄儿?”

  “不是。”杜长兰咕咚咕咚吸溜了一大口面汤。

  摊主点点头,又问:“那是你外甥?”

  小孩儿抿着唇,幽怨的望向杜长兰,把杜长兰逗笑了。

  “都不是,他是我儿子。来,你告诉摊主爷爷,你叫什么名字?”

  这小孩儿嘴巴紧,除了问出他娘姓什么,旁的不肯多说。

  小孩儿鼓着脸,杜长兰不管被他那句话震的目瞪口呆的摊主,用筷子戳了戳小孩儿鼓起的脸颊,“好孩子要有礼貌。”

  小孩儿低下头,吭哧半天,呐呐吐出两个字:“蕴儿。”

  杜长兰抄起筷子嗦面,含糊道:“是风流蕴藉的蕴,还是林下风韵的韵,亦或是鸿运当头的……”<hr>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天作之合 科举文&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