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红楼潜龙在渊44 姑苏人……1579(2 / 2)

  还有化肥和新农具,粮商会也研究出不少,打折卖给加入商会的商人,然后由他们推广到农民手里。

  至于那些没有加入的,想要买当然也可以,价格肯定会比较贵。

  虽然粮商会最初是由几个粮商建立起来,但现在几乎是甄管事的一言堂,粮商所在的部门,和其他部门相互独立,并不是从属关系。

  因此粮商们想要粮商会的研究成果,也是需要付钱的,只是价格会比外面的商人更低。

  他们要是人脉广一点,光是倒买倒卖就能赚不少钱了。

  起先那些粮商们是不乐意的,可谁让当初甄管事提议成立研究部门的时候,粮商们都不同意呢,认为是浪费钱。

  那些部门都是甄管事‘独立’掏钱建起来的,所有的‘研究’成果当然只属于他自己。

  那些研究部门和粮商们可没什么关系。

  当然,资料是苏叶提供的这件事,没人知道。

  所有人都觉得甄管事是真的厉害,也是真的下了血本,大手笔砸下百万两建立起来研究项目,后又陆陆续续投入了几百万两,才有现在看到的效果。

  那些最初的粮商会成员,肠子都要悔青了,但没办法,没投钱还想拿好处,当甄管事背后的陈景轩是吃干饭的吗?

  明面上粮商会是陈景轩提议建立的,甄管事也是他选出来的,之后从海外购买良种,然后对化肥和农具进行研究,也是他要求的。

  现在成果出来了,全大楚获得三种亩产很高的良种,其他原有的水稻和小麦等主食,也在农具和化肥的帮助下,提高了产量。

  因此陈景轩受到嘉奖,直接被晋封为齐国公,而甄管事也被任命为司农官,官位不高,只是虚职,但好歹从商人变为官绅了,提前改换门庭。

  这样两个人坐镇粮商会,那些粮商们哪敢闹腾啊。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命脉都被粮商会拿捏了,收到的粮食卖给粮商会,想要贩卖粮食,也要走一遍粮商会的程序。

  只能老老实实的听候调配,合理合法合规的赚钱。

  粮商会几乎一手垄断了粮食相关买卖,但没惹来朝廷的觊觎,一来主管是陈景轩,朝廷自己人。

  二来这些年粮商会交给朝廷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多,年年都在增长,今年都快两百万两了。

  这是什么概念,以前粮商们各自为政的时候,想尽办法偷税漏税,粮商上交的交易税不过四五十万两而已。几乎相当于翻了四倍。

  当然了,这也有粮食增加,交易量增加的原因在,加上海外运来的粮食,也是和粮商会交易的,他们只管从海外运粮,国内的销售都交给粮商会。

  可朝廷尤其是中央的官员,看不到他们拓展了业务,只以为更加规范后,才造成的效果,不由从心里认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