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红楼潜龙在渊31 随后的……1533(2 / 2)

  高家三老爷高谷才比两位兄长小六七岁,出仕时正好而立,当了十八年官,是正六品盐运使。

  且这个位置他坐了十二年,差不多就在他治下,自贡盐税逐渐增加。

  高家这样低调的家族,要不是因为太子妃出自高家大房,新帝还真记不起来。

  既然高家三爷就是自贡的盐运使,先太子不可能不知道四川那边盐税情况。

  所以他是一早就察觉了江南盐税不对劲,才会派人去金陵监视调查甄家吧?

  至于为什么之前没有揭穿此事,其实也很简单,刚开始甄家确实是为了太上皇背锅,贪墨下的银两都填入南巡这个大窟窿中。

  可渐渐的,甄家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不仅从织造上贪银子,还在盐税上做小动作!

  估计太子还觉得,这些都是太上皇的错,为了帮好父皇隐瞒,才迟迟不揭发出来。

  新帝眼中闪过一抹寒芒,“看来整个江南的盐官和吏部那群人都该整顿了。”

  马明奎低下头,不发一语,其实心里不看好新帝能做到,别为其他人做了嫁衣裳。

  但这话他当然不敢说,两代帝王的事,他还是有多远避多远,要不是没办法,以前承了四皇子的情,他也不敢把这么大的事揭露出来,不是打太上皇的脸嘛!

  一代帝王的脸,是那么好打的吗?

  太上皇致力于做明君和仁君,为此对老臣各种优待,只为了宣传他的好名声。

  要是被外人知道,太上皇曾为了游玩,就耗尽国库下江南,后来大臣阻止,他就让甄家明面上出钱,其实打的是江宁织造,杭州织造和盐税的主意,面子里子都要丢光了。

  帝王的遮羞布是不能扯的,这会影响皇家的威严,还会让百姓对帝王产生怨气,影响统治。

  真以为吏部那些官员是吃干饭的,整理好的账本都不好好翻阅一下?

  不过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其中有猫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反正大面上过得去,盐税的一千一百万两不会少,吏部就不会担责,因此所有人保持缄默。

  马明奎都能想到,要是事情揭露,他的下场是何等恐怖,估计灭九族都有可能。

  之所以还这么尽心尽力帮新帝,是因为新帝承诺了,他只管搜集证据,揭露的事交给别人。

  至于交给谁,新帝已经想到了,南安郡王金坤礼!

  南安郡王是太上皇的人,或许说,四王八公都是太上皇的老臣,但之前因为偏爱太子,让他们都靠向了太子。

  除荣国公和北静王是太上皇心腹,其余人多多少少被太上皇忌惮。

  尤其是南安郡王,历代驻守在南边,防守茜香国。

  南安郡王一直想要征讨茜香国,获得战功,这样他的儿子就可以不降等袭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