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红楼潜龙在渊8 随即她……(2 / 2)

  那时候进士少嘛,举人当官的现象很多,岳家出了钱,让他被分配到富裕的县当县令。

  之后升官也还算顺利,一路做到了正四品。

  赵祖父一共生了六子三女,其中只有两个遗传到了赵祖父的读书天赋,长子考中了进士,幼子考了举人。而赵夫人的父亲就是祖父幼子。

  一家子三个有功名的人,几十年的时间,算是把赵家发展成为了普通的官宦人家。

  陈夫人出嫁的时候,赵祖父已经去世,长子是五品官,幼子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因时机不对,同为举人,赵祖父可以当县令,之后的升迁没受到影响。

  但陈夫人父亲就不行,一辈子就只是个县丞。

  这样的家族,她能有机会嫁入齐国公府,成为陈老爷的续弦,还是因为陈家看重嫡长子的缘故,不希望继母身份太高,对嫡长子不利。

  另外赵家好歹是读书人,和陈老爷这个秀才也算相配。

  可赵家的仕途并不好,赵大伯一辈子也就是五品,直到去世,赵父也是如此。

  现在整个赵家,就她堂兄弟有个六品官,陈夫人为了拉拔娘家,才让自己的儿子娶堂兄的女儿,也就是三儿媳赵氏。

  陈家在仕途上确实帮了赵家,奈何堂兄也不怎么争气,还在地方上熬着。

  陈夫人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儿媳妇听,“你就算不为娘家着想,也该想想你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要是她能以齐国公府嫡出孙女的身份出嫁,可选择的范围要上好几个档次。不然就要和你当初一样,高不成低就了。”

  赵氏明白这是事实,不由一阵憋屈,那柳氏又能比她好到哪里去,都是读书人家的女儿,凭什么人家就是未来的诰命夫人,而她只能嫁给了一个窝囊废。

  要是当初姑姑把她嫁给大伯该有好啊!

  想想大伯院里一个妾室通房都没有,再想想自己院里那七八个女人,丈夫还天天在外面寻花问柳,她就一阵咬牙切齿。

  可婆母都如此疾言厉色了,她自然不敢再说什么,一副受教的样子,表示自己听进去了。

  见她如此上道,陈夫人满意了几分,当初会选娘家人,也是考虑到娘家侄女会和她贴心的缘故。

  虽然侄女嫁妆少了点,娘家也不能给川儿助力,但这个儿媳一贯听她这个婆婆的话,比表面贤良实际看不上她这个继母的柳氏,和只有面子情的张氏好多了。

  就这点来说,她从不后悔给亲儿子娶娘家侄女。

  “娘库房里还有一根上好的老山参,是当年祖母给我的陪嫁,这些年一直都舍不得用,等下你拿回去,送到大房去,就说给那孩子补补身子。”陈夫人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