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自由奢华的汴梁923(2 / 2)

  苏叶找到了一个专门负责海鲜的太监,没错,大内有专门收购海鲜的,只不过这年头海鲜不易得,相比之下,河鲜更简单一点。

  每年十二个月,都有不同的河鲜敬上,比如刀鱼,河豚,虾等等,每月都不一样。

  因此这些专门负责河鲜的太监们,繁忙的同时,也赚得盘满钵满。

  可负责海鲜的就不一样了,他们每年只能采购一些干货,比如干鱿鱼,或者带鱼之类的。

  但在宋朝,上层阶级是不喜欢带鱼的,带鱼采买回来,也只能供给宫人,宫女,太监和侍卫之类的。

  所以这些太监的地位比较尴尬,属于比较有钱的采购部门,却领着捞不到外快的差事。

  对于苏叶送上来的海鲜,他们自然万分欢迎。

  为了和他们达成合作,苏叶还特意从东南沿海收集了好几位名厨,敬献上去。

  这些人擅长做海鲜,有了专门的厨师,以及冷冻快速运来的湿货,短时间内,海鲜成为了皇上和后妃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喜欢,还在佳宴上专门摆出来,官员们尝到了这种和河鲜完全不同的美味,顿时就跟风上了。

  于是他们争相购买,价格再贵都乐意,尤其是办宴席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两道拿的出手的海鲜,都显得档次不够了。

  最后就是那些大酒楼,他们往往是最敏感的,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海鲜热,和苏叶签订了长期供货单子。

  他们才是生意的主流,皇宫那是赔本赚吆喝,从内库赚的银子,转眼打点给那些太监了。

  而官员们的后宅,买多买少是不稳定的,他们或许今天开宴会,要的多一点,明天无事就少一点。

  而且每人的口味不同,喜好的海鲜也不同,因此在他们手里能赚高价,但真正稳定的订单,还得是各大酒楼。

  他们几乎可以把货品包圆了,一年四季,到什么海鲜他们都要。

  而且这是独一份的生意,由硝石制冰冷冻,属于是秘方的范畴,再由有武功的人快速运送,普通商人也很难做到。

  因此光这个生意,苏叶每年就能赚七八万两。

  其实应该更高的,毕竟每年的流水,超过了三十万,但无论是特制的船只,硝石的花销,还是雇佣那些江湖门派,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苏叶直接让利了70%,才促成了这单生意。

  好处是她完全不需要操心,沿海那边打渔,冰冻,上船,都有专人负责。

  汴梁这边一到货,直接被人领走,前后她只需要派一个人看着就行。

  而这人被苏叶安排了江班,这家伙确实机灵,在周青峰没死之前,直接坑了他两万多两,之后一分没要,全都孝敬了苏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