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司荣(1 / 2)

  “哎,娘,您上车。”宋明义赶紧扶着亲娘上车,这流程他也是清楚的,在心里倒背如流了都。

  虽然他是没有读书天赋的,这道门他这辈子怕是都踏不进去了,但家里的兄弟们是有机会的。

  爹是第一个,后面还有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他们宋家的子子孙孙往后都有机会!他怎么能不了解呢,这可是关乎宋家子子孙孙的事情!

  正常情况下乡试为三年一科,偶尔会有外加恩科的情况,但不定。

  第一场考试是初试,分三场。

  首先是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论、大、中、孟,出题按顺序循环);再考经文五篇(五经);最后是,策问五道,题问经史、时务、政治;

  虽然成绩是由府城这边定下,但考取者的试卷要全部押解金陵贡院备查,以防止当地官员舞弊等。

  初试的录取情况,一般每个省一百多名至几十名不等,录取名额一般都很少,基本每次乡试参考人员都是不下于千人的,初试录取率一般在二十取一,难度可以说不小了。

  而初试过后还有复试,复试是分两场的,一场在府城,是乡试的第二场考试,考完就算出成绩了,府衙会在三天后招贴告示,榜上有名的就算是考上举人了。

  而第二次复试则是对已经考取举人功名的考生进行的,这一次是在金陵参加会试的时候。在会试之前,金陵贡院要对各地前来的举人进行一次复试,以防作假。

  通过复试的举人考生才能顺利参加会试,而成绩太差的不仅仅会失去参考资格,更有可能被重查,剥夺功名。

  新朝的科举制度不可谓不严格了,重重考验下来,没有权势滔天的情况下想作弊真的很难。

  考上了举人,都如此艰难重重,后面的会试就更加严格了。

  会试考上了,那就是进士了,那时候可不是一州一府的人了,而是全国。

  全国的举人都在争夺有限的名额,可想而知有多难。

  会试由礼部主持,集中会考的举人进行考试,三年一次,共计三场,考题范围与乡试基本相同。

  会试的最大特征是录取,一般为三百名以内,基本上圈定了进士的名额,进士录取只是按会试总额进行排序(分三等)而已。

  录取者为贡士;而录取后并不是就这样了,之后还有三道考验。

  第一道是复试,贡院对录取的贡士进行复试,不合格者处罚。

  考试内容以一般为:四五文一、五言八韵诗一,考上者才准许进行殿试;

  第二道是殿试,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内容为时务策题四道,考上者按成绩分列进士等级。

  其中一甲三名进行授官,也就是状元、探花、榜眼。

  第一名的授翰林院修撰,第二、三名授翰林院编修,这是第一次授官,仅有三人;余下的人则要等朝考才能授予官职。

  什么是朝考呢?朝考就是第三道考验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