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天下_分节阅读_第139节(1 / 2)

  祁世看着他,不由也发自内心地笑了。

  祁世本是罪臣之子,当年因得罪赵家而满门获罪,他辗转入宫为奴,自是恨透了太后,而宋琅把他提拔到含元殿做事,对他不薄,他怎能不忠心耿耿。江柍从前在宫里对他也颇为尊重,并不像其他主子那般颐指气使,又是宋琅所爱之人,他自然也是真心盼望她平安顺遂。

  “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如今大昭风调雨顺,众心归一,想必假以时日,必定北定大晏,一统天下!陛下十年隐忍,终于否极泰来,奴才恭喜陛下!”祁世跪地深拜。

  这话听得宋琅甚为欣慰。

  他只道:“爱爱的红丸之毒已解,太后就再没有筹码在手,只等江峻岭攻破赵新的灵璧大军,昭国天下尽在朕手,届时休养一段时日,朕便要把爱爱救回朕的身边。”

  祁世只道:“陛下圣明。”

  殊不知这番想法,与江柍心中所言完全背道而驰。

  这两封是江柍听完昭国发生的变故之后,当场写下,而后命高树传给宋琅。

  她没有去信给太后,是因江家在这次争斗中站在了宋琅阵营,且局势基本已定,她没有必要再扮演墙头草的角色。

  只是太后毕竟从小养她长大,她虽恨过她,却也深知她一路是踩在刀尖上过来的,到底还是希望能留她一条性命。

  提笔写下那些话的时候,她深知信中所言,已越界干政,可她的身份微妙,实在做不到置身事外。

  她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感,关于天下大乱,关乎命运飘零。

  晏昭二国南北割据,双方都在找机会一举歼灭对方,若其中一国大乱,势必会引起另一国的蠢蠢欲动。

  可是宋琅与太后之争,却是从宋琅登基的那一刻起就埋下的种子,随着年久月深,这颗种子萌芽、茁壮,终于成了不得不铲除的毒苗。所有看似突然发生的变故,皆已伏脉千里,且根本无法回头,无法停止。

  宋琅与太后的争斗已让昭国流血牺牲太多。

  昭国现在好似一个负伤累累的将军,而晏国则是蓄满力气的壮士,二者相争,昭国岌岌可危。

  江柍只望宋琅不要一味杀戮异党,更重要的是保存实力,休养生息。

  而她给赵华霁的信,则是以绝笔之念含泪写下的。

  她想告诉江峻岭,若来日二国开战,希望他们不要顾及她的性命,只当她嫁出去的那一日便已经死了。

  此话,亦是说给宋琅听。

  她知道这封家书会经宋琅之手,亦知道宋琅一直以来都想把她带回故国,她不希望这样的念头,盲了他的心智,让他做出不利于大昭百年基业的事情来。

  这些话,虽是匆匆下笔,却可谓呕心沥血。

  江柍深感命运拉扯,摇摇欲坠,大厦倾颓,终不能免。

  而无论是昭国灭亡,还是沈子枭有难,她都会终生不安,如此两难,她隐隐发觉,最后她会落一个不能善终的下场。

  她把这信交给高树。

  原本“陛下亲启”的信封,经她暗忖之后,被换成了“琅哥哥亲启”,只求少时情谊,能换他更加体谅她的良苦用心。

  之前江柍一直以为高树也和月涌一样听命于太后,直至宋瑾落水身亡一事之后,她才知高树原来也是宋琅的人。

  当日她因宋瑾之死埋怨高树,高树跪地以母亲的名义起誓:“奴才投靠太后,又投靠陛下,无非是不能得罪任何一方,唯有这样,奴才才能跟随公主到晏国来,奴才永远只是公主一个人的奴才,生生世世,绝无二心。”

  江柍当日虽没说什么,只让他退下。

  可这日,得知他为见到自己吃了这么多苦,便什么芥蒂都没有了,只叮嘱他离开时小心,与接头的人联系过后,务必停下来休养几日再赶路。

  高树答应着退下了,江柍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眼前,竟有些喘不过气。

  天将欲雨时,人总有预感。

  只是她万万没想到,这一切来得是这样迅速,这样的猛烈。

  这还要从赵新见宋琅夺权,诛杀赵家族人,拥兵自立说起。

  赵新举起反旗之后,自知会与朝廷大战,便不分昼夜在校场训练人马,将滚木炮石皆架上城垣,又率诸将日夜防守,以待厮杀。

  然而宋琅一道命江峻岭率十万大军讨伐于他的旨意,和一道“平息叛乱,举国上下免除徭役,减田租,复十五税一。赵家军主动归降者,有官衔者赏小米五斛,普通士卒赏小米一斛”的圣旨颁布之后,赵家军的军心顿时涣散不少。

  毕竟没有人愿意当反贼。

  赵新一时进退维谷。

  因他自小醉心佛道,有一和尚好友,常年伴在身侧。

  和尚眼见江峻岭的大军离灵璧越近,军中越是动荡不安,便给他想了个应对之策:

  “将军谋反,一因血仇,二为活命,乃是走投无路,孤注一掷之举!反都反了,若还是落得个人头落地的下场,岂非冤枉?贫僧认为,您不如反到底,要么投靠扶南国,要么投诚晏国,来个一不做二不休。”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赵新此次已是逆民意而行,本就胜算渺茫,若再这样孤立无援下去,只能落得个惨烈下场。

  而扶南国不过弹丸之地,就算能与大昭抗衡一时,迟早还是会被江家军攻破,且去年二国交战时,他作为主帅曾亲手杀死对方的王子,血仇在前,难保扶南国主会真心接纳于他。

  晏国就不一样了。

  自梁国被灭之后,三国互成掎角之势的境况被打破,再不能互相制衡,晏昭二国乃是一山二虎,关系微妙,迟早一战。此刻昭国内斗不断,正是晏国进攻的好时候。

  于是赵新并未思虑太久,便决定向晏国投诚。

  和尚给赵新出谋划策,道:“赵辞乃为庶子,多年被你们兄弟几个压了一头,虽有军功傍身,却过得谨小慎微,如今他杀了赵迎,统领十五万人马镇守一方,正是人生最风光的时候,就算不会得意忘形,也难免放松警惕,只要你能派人暗中偷走锡州舆图,奉给崇徽帝。想必此事就稳妥了。”

  若能事成,到时候昭国南边灵璧内乱,而北边强敌入攻,宋琅必定招架不得。

  赵新当机立断,一边率军抵抗江峻岭的讨伐,一边命心腹暗中联络赵迎生前重用的将领,又派人向崇徽帝投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