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种田文里当中医_分节阅读_第77节(2 / 2)

  受渭城上空的毒雾影响,飞鸽早就停了,现在送取信件都得去数公里之外的驿站。

  一封信送过去再收到回信,大概要一旬半左右的时间。

  最初那个月他们只通了一封报了平安,后面稍微稳定下来了,纪应淮就每月给立夏写两封,和他说些日常趣事,让他在家安心读书。

  纪应淮来渭城之后,安立夏就已经搬出王府住到新家去了。上个月太子妃带着明禾还去了小宅子找他闲聊,安立夏说自己又学会了一些新的绣法,等着夫君回来给他看看自己的大作。

  家里现在很热闹,时常有递帖子上门拜访的人。知道这位纪太医去完渭城回来就会晋升为下一任太医令,各家都想先打好关系,以便日后好办事。

  就算纪应淮不在,他们也毫不在意。夫人们纷纷邀请安立夏去参加各种活动,态度热情真挚又不好直接回绝,让性子偏静的立夏一度有些头疼。

  不过还好有太子妃在,她对此很有经验,安立夏去求助之后,得到了太子妃倾囊相授的一些绝妙客套话,成功解决了问题。

  春日里新生的小动物多,京城太平无事,这些小家伙们就在街头巷尾四处乱窜,还会正大光明地从人家没关紧的门缝里挤进去,好奇地在院子里瞎转悠。

  小宅子里就进了一只。

  那天柱子在晒小鱼干,是他向厨房阿嬷学的。听说渭城的水有污染,不能吃鱼,他就准备做点鱼味零嘴,等有机会给芸姑娘捎去。

  没想到头一个食客变成了一只小花猫。

  小芸知道后,大呼有缘,说要把它留下来,给它取名叫小鱼干。

  信过去后,安立夏笑着告诉她,这个新名字它很喜欢,小鱼干已经赖在家里不走了,每天乖乖蹲在柱子晒鱼干的地方等着投喂。

  打开信封看到那漂亮端正的字迹时,周边一切烦心事与压力都会被温馨的家常抚慰。从京城来的信,是打碎现实压下的阴云雾霭的明光。

  但这次收到信,纪应淮却没有像往日那样喜形于色。

  小芸兴致勃勃地拆信封时,看到了师父皱起的眉宇,也意识到了什么,动作慢了下来。

  “师父,您的伤,还可以写字吗?”

  被季遥伤到的,正好是纪应淮的右手。

  “……”纪应淮沉默着摇了摇头。

  他不想让立夏知道自己受伤的事情,怕他在家里坐卧不宁,日夜挂心。但若是不回信,按安立夏那爱瞎想的性子,指不定要想到什么地方去,焦急成什么样。

  “小芸,这次的信,就由你来写吧。”他说。

  “师父,”小芸想了想,道,“其实我可以学着您的笔迹写的。”

  她的字大部分都是跟着纪应淮学的,先前日常看的书、册子,也都是纪应淮编写的。小芸对师父的字迹很熟悉,仿照一下有个七|八分相似是没问题的。

  纪应淮有些意外,“你还会这个?”

  早就知道小芸这孩子聪明了,但这孩子的潜藏技能有点丰富得超出意料啊。

  “会的。”

  小芸放下拆了一半的信件,从笔架上随手拿了一支,就给师父表现了一下自己的仿写能力。

  若不仔细逐字甄别,倒真是像极了纪应淮亲手写的。

  可立夏拿到了信,必是会翻来覆去地看的……罢了,眼下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若问起来,就说自己当时忙碌,没有空坐下来好好写,故而有些区别吧。

  于是,师徒二人悄摸达成了一致。

  小芸把信件从小小的一卷里头拆了出来,她把信纸展平铺好了放到师父面前,叫师父先看。

  纪应淮望着那写了满满一张的字迹,眼睛有些酸涩。

  应淮:

  鄙愚均安,可释远念。

  久未谋面,心甚思之。京城昨夜雷雨大作,惊得狸奴直往桌案下躲藏。晨起于窗边提笔,偶见得院中那一树玉兰已悄然绽放。花香浓郁,沁人至极。不知渭城的花可已盛放?

  ……

  凛冬一别,恍然如昨。家中一切都好,前日济生堂来信,附上了近几月的收益,已交与柱子入库了。听闻渭城情况凶险,夫君千万珍重。

  希自珍慰,至所盼祷。

  归舟

  字字不提爱意,字字皆是相思。

  纸张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响动,小芸回过神,抬眸望去,瞧见那雪白的信纸上落了两三点圆圆的深痕。

  师父落泪了。

  纪应淮知道自己失态,但他一时控制不住。

  许是受了伤,人的精神也会脆弱些的缘故,他见到了立夏的亲笔信,归家的念头突然席卷而来,眷恋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占据了他所有的思绪。

  强压下泪意后,纪应淮让小芸去准备笔墨,撰写回信。

  他挑拣着能说与立夏听的事情,用尽量欢快的口吻给他讲了。

  他告诉立夏,渭城一切都好,让他安心。春寒料峭,读书辛苦,一定要保重身体。

  纸短情长,惟伏珍重。

  他也很想很想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