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重逢(1 / 2)

  白一宁似乎没想过这条路,当时陈让还在读大学,劝他说:“走音乐道路只是积累人气,等你慢慢被看到了,偶尔再出演几部MV,或音乐短剧,慢慢地往影视圈发展。”

  唱歌的确是白一宁的爱好,尤其是他在钢琴上的造诣,有天赋加“童子功”的底子在。

  白一宁因为秦昊松的缘故,几乎没有影视传媒公司会签他,他考虑了半个月之后,答应了签约。

  陈让毕业之后慢慢接过他爸的公司业务之后,开始捧白一宁,无论是资源倾斜,还是唱片质量,哪怕是绯闻辟谣的速度,都能看得出来他在盛纳音乐的地位。

  但也有陈让没有辟的谣言,那就是那些谣传他和白一宁的绯闻,后者全然不在意,签约后刚开始的三年,他的生活单调到去录音棚录歌,忙着做专辑监制,跑各大晚会登台献唱,然后回家陪芳姨。

  就在他对这种生活绝望,打算合约到就走人时。

  陈让又一次找到他,告诉白一宁,他要借助父亲的帮助成立盛纳传媒公司,甚至邀请白一宁一起加入,成为大股东之一。

  这几年,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有了新景象,从前那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在慢慢作衰,一些后起新秀影视传媒公司,甚至小作坊式的“造星”模式,只要有能红出天际的王牌选手,资本流会源源不断地侵向它们,但这样的弊端也很明显,明显更新迭代太快,没有人能够长青。

  这就加速了签约新艺人的速度,短期内捧人如果不初见成效,很快会被淘汰出局,彻底淡出视野。

  白一宁虽然一直都有演戏的梦,但他看行业乱象和发展也心明眼亮。艺人不可能长青,但钱可以。在盛纳音乐的这四年,他累计了不少积蓄。

  考虑了半年之后,白一宁答应了陈让的提议,成为了盛纳传媒的合伙人,同时正式和盛纳签了全约,彻底投身在盛纳的门下。

  盛纳初期走得很艰难,第一年也还在摸索阶段,甚至一年只出品了一部戏,而且白一宁并没有参演其中的关键角色,他和陈让提道,创业和创作某种程度上存在共通,前期都需要脚踏实地的积累。

  口碑、经验、观众是最重要,盛纳主动去签一些在流量时代做冷板凳的优秀演员,用这些人和市场背道,虽然短期看不到效果,但抛开流水线程式化的作品一定会让人感受得到用心。

  陈让采纳了他的提议,不出意外,无人问津又不温不火,但陈让没有说什么,反而因为这部戏,引来了不少注定投门的资深编剧。

  第二年开始,盛纳慢慢有了起色,再加上盛纳主打“偶像经济”,自从主办过一季选秀之后,盛纳彻底被这个行业看到了。

  这就是白一宁的态度,他总觉得哪怕知道这个圈子里最合适的上升途径是什么,他也要通过荧幕里那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的真诚打动观众。

  会被看到的,白一宁一直这样坚信。

  作者有话说:

  这一趴涉及的娱乐圈情节和内娱,日娱,韩娱,欧美娱没有!一点!关系!这里的设定是存在于许一疯娱乐圈,简称许娱。秦峥和白一宁以及出现的其他,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剧,电影,影视公司,经纪人,助理……,都是独立的人物和设定,没有任何暗指和代入,感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