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张角?黄巾?(1 / 2)

“回禀先生,学生认为张角可胜,但黄巾必败”

听到陈浩这么说,瞬间引起了蔡邕的兴趣,最近一段时间他和他的老友们也分析过黄巾胜败这个问题

但一大群儒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虽然辩到最后没有人认为黄巾军能取代大汉

但就这个结果,可是二十位大儒辩了十天才得出的结论,可即便大家都认同这个结果

还是有一半以上的大儒认为大汉可胜,但必是惨胜,另外的大儒,则是认为大汉必胜,若指挥得当可小胜

如此多的大儒、名士,用了十天才得出这一个结果,而他方才只是踱步之间,便得出了结论,而且看他那自信表情,必定有一套理论,可以证明他的说法

蔡邕心中对于陈浩更加满意,刚想满意点头,夸其聪慧,表扬一番,再让其说出,但思其年岁,少年郎,正是骄狂自满之时,万不可过度夸耀,使其产生狂傲之心

看来要给他上上强度,思既此处,蔡邕的脸便黑了下来,低声斥问道

“哦?你为何会这样认为,老夫这些年来游历天下,去过不少地方,可是知道这太平教在地方百姓中的影响力是多大

尤其是自称为大贤良师的张角,可以说是振臂一挥,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将会随他揭竿而起,你为何敢断言黄巾必败”

陈浩并未被蔡邕的气势所震慑,自信一笑,朗声说道

“先生所言,并无过错,而且学生先前就言,张角会胜,黄巾必败,败的是黄巾而非张角”

看着陈浩嘴角的自信的笑容,蔡邕便知现在的陈浩,已经有了骄狂之心,如不在此刻打压,必生祸端,蔡邕开启自己诡辩之法,欲要将称号拉下马来

“什么黄巾、张角,他二者不是一人吗?若无张角又何谈黄巾,若无黄巾张角又如何能胜?”

陈浩淡然一笑:“先生所言并不错,但还请先生,且听学生一言

首先,学生先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张角,大贤良师之名确实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学生斗胆说句大不敬之言,天下人或许不知当今陛下是谁,但却一定知道大贤良师这个名号

大贤良师!

取自张角所得太平经中:‘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故而自称大贤良师

自当今天子登基以来,天灾不断,大贤良师张角于天下,各处布施符水,以救万民

闲暇之余,为不识字的民众讲究太平奥妙,宣传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使其备受大众拥护

按照此人之贤名,若要造反登高一呼,恐怕不知天下之人会留几人不追随于他

再加上张角广收门徒,结识陆林好汉,只怕现在手下已经猛士如云,势不可挡”

陈浩的一番话说出已经让蔡邕忘记了之前想要打压一下,陈浩骄狂之心的事,全部的心神都放在了陈浩说的话上

面对陈浩的话,他听的如痴如醉,频频点头,别看陈浩这一段话十分的简短,却囊括了张角的整个势力划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