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按部就班27(2 / 2)

在他看来,自己无论做什么,还是不要隐瞒的好的。

自己在苏州的事,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

与其让人抓着小辫子,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来。

这几日,朱载堃也着实忙碌,吩咐赵贞吉替他寻来的几十名好手,自己要负责培训,让这些人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经济理论。

存票所用的纸张为了防伪,也是特制的,需要组织人手形成规模,这远比他自己一个人实验要麻烦许多。

很快,吴县县郊便被人围起了一圈篱笆,圈下很大一片空地。

朱载堃对这个造纸工厂极为重视,这可以算是他将前世那些先进工艺搬来大明的初次尝试。

在他看来,工业取代农业,只有工业化的水平提高,一个国家的水准才会不断提升。

不过短短几天时间,一套简陋的造纸作坊便傲然矗立其中。

几个成熟老练的造纸师傅,正小心翼翼的摆弄着槽子里的纸张原浆。

很快,一槽纸浆便完成了。

两个老师傅利用特殊工具,进行造纸。

随着模具的每次摆动,一张张泛着微黄的纸张新鲜出炉。

老师傅抚摸着手中厚实的纸张,心中止不住的笑意。

这种改良手法还是他第一次见,造出来的纸,也是他从未见过的上等好货。

阳光落下,斑斑光影洒落人间,在太阳照射之下,这些厚实的纸张很快便被烘干,被人裁剪整齐。

朱载堃摸着这些新制好的纸张,看着有些发黄的成色,无奈的叹口气。

以现这种落后的技术手段,这种微黄便已经是极限状态。

再加上特殊的染料处理,这些存票最起码已经算得上初代的防伪纸钞。

大明白银矿不多,以白银作为货币,再加之民间向来有着藏银藏铜的小心谨慎,这样只会让大明经济循环逐渐走向枯竭。

只有将货币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货币回到它原本的职责上去,朱载堃才可以用经济这只无形大手来操控整个国家。

想要让纸钞普及,是一件巨大的工作量。

没有合理的货币体系支撑,这样做,最后倒霉的只剩下那些底层民众。

但是想要将钱行模式铺展到两京一十三省,这将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朱载堃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是干不成这件事情的。

任何一点权力的轻动,便会让他做出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

朱载堃认为自己要和时间赛跑,只有真正的解决苏州府改稻为桑的难题,他才可以正式贴近大明的权力中枢。

苏州八县的钱行建设,自然是朱载堃巡视的重要对象。但显然,这一切都没有让人失望。

工匠有了图纸,建设钱行的速度更是快上许多。

巡视完八县,朱载堃看着邓九光搜集来的各县实情,大脑飞速运转,如何改变大明百姓现有的生存模式至关重要。

“以工代赈,让那些灾民现在行动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