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风起34(2 / 2)

朱七恭敬的回答道,一份谨小慎微的模样,并没有自鸣得意。

福王殿下派他去向南直隶施压要粮,违背了陛下派自己来苏州的旨意,但这件事朱七依旧应承下来,他自然不傻。

朱七行完礼,便去找自己的手下。

他不在的几日,手下汇集的信息,他要一一过目,然后事无巨细的呈给陛下。

朱载堃拆开密信,上面是司礼监落的款,内容简单,只让赵贞吉把官府的欠账还了,对于改稻为桑的事则是只字未提。

“唉,一家人就不能真诚一点。”

朱载堃默默吐槽一句,为自己的好父亲点个大赞,心中的大石头也算落地了。

见了信,朱载堃明白自己的十万亩桑田算是及格了。

不过跟着密信一起送来的两张明晃晃的存票却让朱载堃眼前一黑,他这钱行还没开业,假票已经出来了。

仔细看了两份存票半天,朱载堃才分出哪张是假的。

幸好做存票的纸是特制的,有他亲自添加的秘方,造出的纸张摸起来要比假票的纸更硬一点。

至于他精心挑选的防伪花纹则是半点作用没起,自己的手工作坊完全不能跟大明的将作监相比。

九族严选出的技术,还是让朱载堃眼前一亮。

“这人才一定要弄过来。”

朱载堃大喊一声,便没了下文,挖皇帝的墙角,他还是不敢的。

对于存票防伪,朱载堃是下了很大功夫,看着连大明官方也无法完全攻破自己的技术壁垒,他还是很高兴的,属于现代人的骄傲感油然而生。

时间一晃而过,日落日升,月明月灭。

三月初一,苏州府府衙。

夜的伪装刚刚卸下,整个苏州府府衙便已经是灯火通明。

赵贞吉整了整自己的官帽,摸索着扳指,开始闭目眼神。

为了钱行能够按时开业,他这两天着实是废寝忘食。

该派的人已经到位,各方也已经打好招呼。

南直隶其它各府州的商贾为了支持苏州府新开业的钱行,也是下了血本。

大大小小的富商一股脑涌来吴县,客栈顿时人满为患。

赵贞吉看了账本,他知道的便已经有不下于三百万两的存银。

这些同行支持来的存银正安然躺在苏州府的府库,这笔银子到期支付的钱息便不下十万两,可如今这点小钱在赵大人眼中完全不是问题。

金鸡报晓,日上树头。

赵贞吉突然睁开双眼,喝了口清茶,便站起身来,在这府衙内来回踱步,开始盘算起来。

现在已经寅时,再过一个时辰,便是苏州府各州县的钱行开业的时辰,他身为苏州府知府,自然不能缺席。

吴县的钱行可以算是苏州府下辖几个州县之中,规模最大,也是最为宏伟的钱行。

赵贞吉这几天对这座酒楼改成的钱行里里外外巡查许久,也没找到任何不满之处。

“备轿。”

赵大人对着下人吩咐一声,便大步朝外走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