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激化矛盾54(1 / 2)

鸦雀无声。

没有一个人说话。

所有人都死死盯着崇祯,尤其是那些辽兵将领。

他们想不明白,崇祯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是想整顿边军?像当年武宗皇帝那样?

但是,就算如此,那也应该是深入浅出的整顿,或者是派遣一个能力出众且威望够高的官员前往辽东,而不是如同崇祯这般,当着全天下人的面,想一出是一出。

他难道真的不害怕吗?

他难道不知道建奴还在关外虎视眈眈吗?

他难道不知道这次建奴退兵,与他没有多大关系,全都是因为运气好吗?

他真不怕大明灭亡,不怕身死道消,做一个亡国之君?

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陛下,您这是想要干什么?!”

站在一旁,许久没说话的孙承宗终于忍不住了,站了出来,对着崇祯躬身行礼,大声询问。

辽东军饷靡费,这事他是知道的,而且,他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年孙承宗主持辽东时,给朝廷的建议是修城,从宁远城一直往辽阳、沈阳方向修城。

在他的计划中,建奴不善攻城,只要能将城池修到沈阳城下,依靠着明军强大的守城能力,肯定能将沈阳收复。

这种法子,不能说绝对有问题,但绝对不是最优解。

这个方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修城的过程中,国内必须稳定,且不能出现动荡。

要是在修城之时,国内又有人作乱,加之其他地方的军队几乎没有战斗力,那就只能调遣辽兵镇压。

但辽兵一走,修好的这些城池,也就没有什么作用,没有人看守,只会被建奴毁掉。

很明显,这并不适合明末。

而且,修城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对后勤的压力也很大,光是运送修城材料就是一件靡费很大的事。

最关键的是,城池修好,作用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但是,修城是最符合辽东军阀以及众多辽东系官员的利益的。

修城修城,重点在这個修字。

只要修城就能获得巨大利益。

崇祯看向孙承宗,脸色变得深沉。

孙承宗是个老臣,在朝中关系很深,威望很大,之前在城外时,就仗着自己是老臣的身份,对崇祯横加阻拦。

甚至还用自己老臣的身份来压崇祯,逼迫崇祯退让。

当时崇祯也没惯着他,直接让张维贤接替了他的职务。

虽说有些离经叛道,但是在皇帝层面上,他现在并无官职,只是一个旅居在京的赋闲官员。

崇祯见孙承宗也为辽东说话,便决定继续施压。

“朕只是在做该做的事,朕深以为,能者上,庸者下,既然辽东兵马不成气候,那朕就撤了他!”崇祯冷冰冰的说道,语气中尽是不容置疑。

“那陛下可曾想过,裁撤了辽兵之后,该由哪些兵马填补?如今天下间,能征善战的兵马仅有辽东,建奴可不是普通的草原鞑子。”孙承宗目光深沉,毫不退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