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 / 2)

声音落下,堂下鸦雀无声。

这番慷慨激昂的话并没有引来百官的震惊和侧目,更多的却是疑惑和纳闷。

崇祯登基虽两年,但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大多摸清了崇祯的脾性。

自大、刻薄寡恩、善于甩锅、急功近利、焦躁......

要知道,当这位皇帝知道建奴绕道宁远防线入关时,他一昧的暴跳如雷和甩锅,将责任全往其他人身上推,大喊着“袁崇焕误朕,百官误朕”之类的话,今天怎么突然说出“与江山共进退,同生死”的话来?

这里面有问题,有大问题。

孙承宗像是没有听见,又小心的询问:“陛下,您您刚才说什么?!”

眼前这位皇帝是个典型的脑子一热,想一出是一出的人,这话说的敞亮,谁知道是不是只是说说?

现在正是守城战的关键,要是再整出什么幺蛾子,那该如何?

崇祯见文武百官以及孙承宗质疑的模样,忽然想到了前身的所作所为。

心中无奈叹气:“崇祯啊崇祯,你这皇帝当的,说出去的话都没人相信。现在连官员都哄不住,又怎么可能哄住天道?我要想想招,将百官和天道都哄住。”

沉思片刻,崇祯站了起来,这一刻整个人像是一把刚出鞘的宝剑,凌厉异常,身上生出一股睥睨天下,君临天下的气魄。

片刻之后,声如洪钟,掷地有声:“朕虽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亦知这天地之浩荡,祖宗基业之厚重。国虽大,一寸不可失也!朕虽幼,亦可领兵征战也。

朕深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朕乃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理所应当的道理。朕以祖宗基业,江山社稷起誓,朕当与这江山,共进退,同生死!”

崇祯看着前方众人,心道:“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应该能将他们骗住吧?”

这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陷入寂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孙承宗念叨着这两句话,看着如剑凌厉的崇祯,一时有些恍惚,若非真的心有所感,又如何说出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话来?

难道陛下真的改变了?真的长大了?

话虽说的好,但御驾亲征可不是小事,现在建奴在外,岂能胡来?

孙承宗稍作思考,便打算开口劝说,可还没等他开口,崇祯便打断了他的思绪:“孙卿,你是兵部尚书,那朕交给你一个任务。你从京营挑选一些兵马,充当朕的侍卫,就挑那些平时只知架鹰走马,吃喝嫖赌,吃空饷,喝兵血的人。”

选择他们,自然是有崇祯的道理。

皇帝亲征,必然会有侍卫,若是一个人跑出去,岂能骗过天道?

那么护卫他的侍卫,必须要越弱鸡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建奴对敌之后一触即溃,从而把自己扔下。

若是选一些精悍的士兵,万一他们真能护佑周全,那之前的准备岂不是白费了?

崇祯说的很随意,可听在众人耳中,却是另外一层意思。

“陛下这是想整治京营!”孙承宗眼睛中闪烁着兴奋的光。

“京营糜烂已久,早就不堪大用,借着建奴入寇清理京营,那么陛下便手握大义,若是有人反对,那便是弃江山社稷于不顾,这罪名谁能担起?

陛下如此年轻,竟然能敏锐的发现问题所在,并且挑选一个极其巧妙的关键来解决,这份智慧,可不是其他人所能比的!

会不会是,陛下早就想整治京营了,只是之前一直没有机会?”

孙承宗心中一惊,后知后觉的想明白了这一切。

陛下如此年轻,纵横捭阖间便掌控一切,这份手段,谁人可挡?

“臣,领旨!”孙承宗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沉稳的回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