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 2)

淑珍娘独自回家,淑珍则跟着她爹来到医馆。

整个上午,淑珍都和父亲在医馆里忙碌着。

临近午时,大力拎着两条鱼来到医馆。

见杨大夫和淑珍正在忙,就没打扰,站在旁边想等杨大夫看完这个病人后再上前说话。

就在这时,几个人用板床抬着一个人进来了。

杨大夫忙走过去,问:“这人怎么了?”

其中一个人说:“他腰扭伤了,不能动了。”

杨大夫指指隔间说:“先把他抬到里间的床上去。”

这几个人七手八脚想把病人扶起来放床上,可刚移动一下,病人就痛的直叫“妈呀妈呀,别动别动,慢点,啊啊……”。

折腾半天,几个人才好不容易把病人放趴到床上。

杨大夫走过去给病人做检查,掀起他的衣摆露出腰部皮肤,用手在他腰部和脊椎骨上来捋了几遍,拍了拍又扣了扣,然后说:“没有伤到骨头,可以先针灸治疗。”

杨大夫转头对淑珍交代了几句。

淑珍马上到药箱中取出一个白布包,手脚麻利的打开布包拿出几根银针,点上一根蜡烛,把银针在火苗上来回烧了几次,再用浸过高度白酒的白布把银针擦拭干净,然后在病人的腰上熟练的施针,又在他的两腿弯处中间各扎了一针。

病人忙说:“哎,小姑娘,我腿不疼不用给我扎腿。”

淑珍耐心解释道:“腿上的这个穴位叫委中,是治腰扭伤的特定穴,有针灸歌诀中这样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意思就是说肚子腹部有病要扎足三里,而腰和背部的病要扎委中穴。”

送病人来的一位家属说:“看这小姑娘下针多麻利,相信她不会错,她说针哪就让她扎吧。”

腰扭伤的病人说:“好,你扎吧,只要能给我治好就行。”

杨大夫等淑珍扎好针,又问病人:“你这个腰扭伤之前,是不是经常有腰痛的症状?”

一个妇女抢着说:“他干的是在山洞里背石头的活,从早到晚的,山洞里面阴凉他受了凉气,老说腰不舒服。”

杨大夫听后颔首又看向淑珍。

淑珍想了一下朝她父亲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就转身从诊室的柜子里拿出几个陶瓷拨火罐。

杨大夫看淑珍拿出拨火罐,露出赞许的微笑。

淑珍走到患者身边,把火罐也用浸酒的白布擦拭干净后,熟练的在患者腰上拔下六个火罐。

旁边一人问道:“怎么这次腿上不拔了?”

淑珍边整理东西边说:“我刚才说的口诀是针灸口诀,针灸针的是经络俞穴,而拔罐是对病变局部进行治疗,所以不用拔腿。”

刚才抢话的妇女说:“看看人家这小丫头,说的头头是道的。”

旁边人说:“别叫人家小丫头,看人家这本事,得叫小大夫。”

大家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

而那个病人可能是一个姿势趴太久累了,带着银针和罐子就坐了起来。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淑珍身上,谁也没注意到这个之前还腰疼到只能抬着进来的人的动作。

杨大夫和淑珍先看到患者的动作,杨大夫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患者的情况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和淑珍相视会心一笑。

拎着鱼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大力这时也看到病人坐起来,惊讶的高声说:“哎哎哎,你怎么坐起来了?”

他这一声喊得满屋的人都看向了那个病人,就连病人本人也才反映过来自己居然坐了起来,腰居然不疼了。

那人赶紧下床穿上鞋,身上还带着银针和火罐就走了起来,边走边高兴的大叫:“好了,好了,哎我不痛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