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改变国策》9418(2 / 2)

“我已决心彻底和帮主决裂,一心奉您为信任等闲帮。”

不等褚昭义说罢,贺凤卿道:“兄弟,现在情势危机,国家社稷困难重重,个人恩怨暂时放在一边,等到救出其他兄弟,我们一起奔赴北方,和契丹人干到底!”

“是,一切听您的,可刚才那两个人是谁?”

“一位故人。”说罢看看钱思陌跑去的路线,回头拍拍褚昭义的肩膀,“你先在外头行事,自从莫道把你救出来,曹锦龙就到处秘密捉拿你,凡事小心,也可以先到义军那里看看,我听说卓家少爷在参军,那位盈凰姑娘现在是义军一支队伍的领袖,你可以先去帮帮忙,等我们大家都齐了,我们就听门主安排,现在不宜抛头露面。”

“是。”褚昭义这就直奔黄河,找盈凰去。

三个月过去,卓相如今日发觉自己思考的应该就是真实可信的想法,反复印证自己的内心,以及对如今局势的思考,于是他要和盘托出。

内功修炼尚需时日,可武艺进步神速,陈长老觉得他确乎可造之材,提点教诲一番,卓相如来了。

“师公,徒孙愚钝,我觉得目前跟契丹人的战争,主动权好似不在我们手里。”

“继续说下去。”

“看起来大宋有七十万禁军,数百万乡勇,可内重外轻,从太祖时期,我朝就为防止武将做乱,极为忌讳边军强大,我在边关五六年里,所见钦差对待边关将领有时如驱牛羊,朝廷以文治武,连年防范契丹,却又投鼠忌器,导致很多将领心下失望又绝望,朝廷用兵策略朝令夕改,契丹抓住我们的软肋,说来就来,骑兵精湛的他们,就靠这几乎仅有的精锐,在北方横行了百年,为什么我们会一直处在守势,因为我们的心灵和脑海里,除了防御,就是防御,攻守之道失衡了。汉唐以来,这种国力有余,军力不足的局面,如今又到了给满朝文武上一课的时候。”

陈长老让他饮茶,他停了一时,陈长老问:“如何解决?想过没有。”

卓相如思虑片刻,“可能比较不切实际。”

“但说无妨,想如何说就如何说,大宋不能在战场上一决高下,还不能在语言上纵横捭阖嘛?呵呵,继续说。”

“这次应该进攻,主动进攻。”

“如何进攻?进攻哪里?”陈长老问。

“改变国策,收复幽云十六州。”

“哦?如何收复?”

“改变祖宗之法,准确点说,就是改变太宗之法,而言改变太宗之法,只有改变当今皇帝。他,才是问题关键。”

“如何改变当今皇帝?”

“除了换个皇帝,那就是大臣能乾纲独断,或者,能让皇帝认识到,如今不收,将来必成我朝大患。”

陈长老思虑片刻,“换皇帝不可能,即便皇帝认识到大患,他也不一定会拿帝国精锐之师,去完成一件他认为父亲搞不赢他能赢的且并非他擅长的军事任务,这么说吧,敌国组织也瞄准了你义父。”

“哦?您说的是九部玄帐嘛?”卓相如起身,“他们也觉得将来能改变大宋皇帝决议的也是义父?那他危险了。”

“呵呵。”陈长老道:“你父亲也许早就安排好了,至少得保证他的安全。”

“还有内奸!”卓相如定睛,“古往今来,内部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就在他们俩讨论南北格局时,寇准被皇帝传召进宫商讨国事。

然而就在他刚到汴水虹桥边,突然从水里钻出一队人马,抬轿子的两人吓得就跑,周围人即刻躲开,有的直接岸上吓得跳了下去,一直游,一直游……

来人二话不说,拔出武器,就往轿子里一顿捅杀。

里头无声,一蒙面人人掀开轿帘子,“没人!”里头竟是一个棉袄包成的模型。

刚要回身,突然从人群后飞过来四个白衣蒙面人,一顿操作将贼人捉住三个,杀死了两个,一个中箭跳河游走了。

后头寇准在风墨陪同下,赶过来,“你们什么人,敢在这个地方刺杀本官?”

一夜速审,全是外地人,宁死不招。风墨出了注意,“大人,这几个一看就不是武林高手,而是像几个死刑犯,定是有人买通了他们,给予家庭安置费,这才义无反顾,打死不招,如今这批人的收买者一定在京城,其实猜不猜都是那些被契丹人买通的,或者给了好处不得不下个手,又下不了重金收买江湖高手,所以使些下三滥的招式,这些人做完了也就做完了,我觉得大人未来出行,可以来个将计就计。”

“你的意思是,这批人被抓住了,他们的买主一定很着急,万一招供了呢?而契丹人看到我没事,还会派人来行刺我,下次就是武林高手,所以,我可以主动一点,多次外出,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大人不妨试试。”

“我这是拿命在赌啊,呵呵。”

“大人,我随时在你身边,相信我,我已经加派两个高手,只要大人出门,她们随时现身。”

“哦?风墨,你不是一直读书的嘛?怎么这里面气质也改变了。过去三年你都到了哪里?来跟我说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