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轨道偏折(1 / 2)

在文明联邦的第一次会议后胡涛被重新安排的任务,他现在拥有了参与每一次会议并且可以干涉会议决策的权利,决策者这一名字在他身上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刘诗涵依旧是从事行星轨道计算的工作,在这一方面确实没有人能够比她做得更好了。

范远宏也被重新安排的任务,不过他的任务比较隐秘,胡涛听他说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说不定都遇不到他了。

虽然胡涛并没有权限知道范远宏的任务内容是什么,但他大致可以猜到应该是关于外星仪器那一方面的。毕竟在所有可以从事的工作里,也只有关于外形仪器那一方面的工作胡涛无法接触到,其余所有工作内容只要他想都可以用自己的权限所查看。

会议中制定了许多东西,这也意味着大大小小的会议将会不断的召开,胡涛每天的任务也就是不断去听会议,并对那些关键性决策作出干涉。

时间过得很快,古神星已经来到了水星轨道。地球早就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从星球上看去水星比地球要更大,至于金星这是运转到了太阳的另一边,从这是看不见的。

人的工作还在不断的进行着,此刻的人类社会是养不得闲人的,每一个人都尽其所能的工作。

此时,在谷神星航空基地的其中一个发射台上,甲烷燃料被注入火箭燃烧室中,由于燃料储量的原因发射基地内有大量的甲烷燃料储存着,所以相较于更加昂贵的固体燃料火箭,甲烷燃烧火箭更具性价比。

这是这个月以来这艘航空基地上发射的第52枚火箭,从火箭躯体上那三个巨大的数字052便可以看出。

火箭的箭头并不是平常所见的子弹头形状,而是一个看上去奇形古怪但却十分对称给人以一种别样美感的形状。

那便是结合了最新技术制造的近地轨道防御武器,总质量将近一百吨,最大功率可达70kw。没有了大气的干扰,在几乎真空的太空环境下激光可以以光速进行精准有效快速的打击。

再配上高精度的光学观测和电子观测设备,它在半径为1000多公里的宇宙空间内拥有极为精确的打击能力,如果有了地面大型观测系统的支持,它的攻击距离可以达到恐怖的12000公里。

由于核裂变装置微型化技术还不达标,所以这台近地轨道防御武器依旧是以化学能为主要能源,上面也配备了太阳能板,以最大限度的延长作战时间。

这种近地轨道防御武器总机会发射1400多台,围绕着整个古神星的公转运动,由一些半无人化设备进行维修和燃料填充。

这使得整个古神星有了一层激光网的防御,虽然算不得太密集但是拦截一些陨石以及做到基本防御还算是可以的。

在距离水星只剩下几万公里的位置,谷神星不得不进行一次调整,并不是针对谷神星本身而是针对在古城信上的人类所做的调整。

胡涛难得享受到了一段稍微清闲的日子,大型会议召开的次数已经减少为一个多星期才开一次,这使得他又有了大把空闲时间。

不过就像先前所说的人类社会是养不得闲人,所以胡涛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便会来到空间站,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若非必要基本没有人员会在地表走动,地下城的建设已经完成了75%左右,绝大多数还没有冬眠的人都是在地下城内或是近地轨道空间活动。

再又一次结束了会以后,胡涛驾车前往太空电梯处。说那是太空电梯其实有些勉强,因为那仅仅只是由三根不算特别粗的碳纳米绳以及一个大型载人仓构成。

建造它所使用的材料甚至不及在地球上建造太空电梯时的1%,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古神星无论是从体积大小还是从引力强弱来看都远远小于地球。

载人车平稳的行驶在这颗的星体崎岖表面,装备了最新减震器的它已经丝毫不弱于前地球时期的那些高端车辆。

透过钢化玻璃窗胡涛看到了那熟悉的工地,巨大的工程机械早已停工,只有一些无人运输车以及监测设备依旧在兢兢业业的工作。

这里同几年前似乎一样但又似乎大不相同,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人员大大减少,这得益于无人设备的大量普及以及工程性超算的建设。

超算可谓是个大家伙,哪怕只是具有工程性能的也远不是一般机械可以比拟的,装备它的前提是需要有充足的维护更新体系以及一套发电体系,而且它本身也要比那些工程机械脆弱许多。

先前在木星系统的时候由于距离限制人类并不能将一台大型超算运送过去,但是在现在很明显不是个问题。

因为超算是隐匿在地下的,所以胡涛很可惜的没有能看到那一台象征着文明巅峰科技水平的超算。

在登上载人舱后胡涛只花费了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了空间站中,就像是每次来事一样,他径直走向主控制室也就是刘诗涵所在位置。

凭借自己决策者的权限胡涛直接打开了隔离门,他刚一进门他便感受到了一股有些凝重的气味,包括刘诗涵站内的所有技术人员都紧张的坐在空间站主计算机面前。

“这是怎么了?”

胡涛询问了一下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名技术人员。

“啊?哦。水星引力的影响超过了预估范围,谷神星轨道偏折出现了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努力计算新的轨道。”

“怎么会这样?”

胡涛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宇宙航行中从来都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尤其是在当前这种需要高精度轨道航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