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龙王庙89(1 / 2)

1950年,永定门作为外城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因为货物的运输需求,瓮城的城墙遭到拆除,只留下箭楼和城门楼子。

城门楼子的两侧还有几间一层的房子,看起来像是仓库的样子。

范金友骑着最开始那辆,没有后车框的自行车,出永定门走永定桥上过了南护城河。

过了护城河,可以看到城外笔直的大道两侧,建着一些破落土房。

永定门位于京城南部,是外城的正门。

城外住的,都是生活困难的老百姓,而且住户并不稠密,人烟稀少所以住宅相对集中,荒凉的聚拢在城门外,与城内是天壤之别。

城外,除了一条出城大道,其他道路都很狭窄,还都是坑吧的土路。

出城大道东侧地名叫桃园。临街有饭馆,商店,做衣服的。

出城大道西侧就属于永定门外的关厢了。(地名关厢:以瓮城为为基点,向外扩张1500米,也就是3里地以内的区域。)

关厢一般都是与城门在一条水平线上,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走向。

可永定门外的关厢与其他城门的关厢不同,并没有正对着城门,而是在城门西边偏离了150米。

范金友进了关厢,还要接着往西走,龙王庙在关厢西边300米左右的位置。

路上人影窜动,除了范金友,还有很多农户打扮的人,也在这条从关厢通往龙王庙的小路上。

他们见着骑车的范金友,会停下脚步,拎着手上的篮子,主动退到道路的一边,等范金友过去之后才会接着朝前走。

这些城市周边的村里人,穿着的是手工缝制的粗布衣裤,与机制布的区别很明显。

并且他们的衣服裤子上都是补丁摞补丁,深色衣服被洗得变了色,打的补丁青一块、白一块。

他们看到骑着自行车的范金友,眼中先是露出羡慕和向往,等范金友走近后又变成了自卑和担忧。

从这些村民身上,范金友才知道,像白盆窑乡那种能让村民们穿着得体的富裕村,是个例、特例。

想想也是,连所有人的吃饭都没解决呢,着装问题自然要往后放一放。

就在范金友还在感叹农村的居民生活不易时,前方出现了一片断壁残垣的建筑群落。

龙王庙到了!

这间范金友也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的破庙,经历了十多年的战火摧残,没人修补的院墙就剩下半截了。

范金友沿着院墙转了一圈,估测出龙王庙的面积应该是3500平方左右。而且从外在的格局来看,龙王庙应该是东西走向的三进院设计。

农户进出这里,走的都是龙王庙正门。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从断墙或者是墙洞里进庙。

走正门,是他们对龙王庙的尊重。

范金友侦查完地形后,找了一面断墙,推车走了进去。

从位置来看,范金友应该是直接越过第一个院子,来到了龙王庙的中院里面。

用来供奉龙王龙母的正殿,只剩下两片墙面,顶上的瓦片也只剩三分之一。

两处偏殿还要更惨一些,两间房子凑一块都找不出一片完整的墙。

摆摊的人们围着院内坐成一圈,大字不识的农户不需要有人组织,大家非常自觉的井然有序。

范金友在里面走了一圈,没看到有卖富强粉的,就连卖标准粉的都只有一个摊位,并且卖的数量还不到10斤。

他又跑到前院看了一圈,前院和中院卖的东西差不多,就是少了那个卖面粉袋的摊位。

龙王庙里的摊位,大部分是破旧的衣服,小部分是鸡蛋、家禽蔬菜之类的农产品。

龙王庙黑市的市场,很明显是为南城的贫民和城外村民相互交换物资准备的。

当他准备再去后院看看的时候,这才发现从中院前往后院的道路,被各种障碍物堵住了。从障碍物整齐的排列来看,应该是有人刻意为之。

范金友站在障碍物前,侧耳倾听了一会儿,也没有什么收获。与热闹的前院和中院相比,后院完全没有一点声音。

事出反常必有妖,他在龙王庙里逛了一圈都没找到有人收粮食,现在唯一的可能就是后院了。

他从中院的断墙处推车出来,然后绕到后院去。在这里,他果然有了新的发现。

后院的院墙很完整,范金友没有找到一个空洞。而且,在后院的墙壁上,还立着一道双开门。

范金友在四周打量了一圈,发现周围没有人后,他迅速从仙岛里取出一袋50斤的标准粉,架在车梁上。

确定面粉保持平衡不会掉下来后,他才推着车走到双开门边上,敲响了这扇后门。

敲了三下门,等了几秒,他还是没有听到屋内有什么动静。于是他不甘心的又敲了三下门,这才听到屋内好像有人在走动。

又过了几秒,门总算是有了活动的迹象,从里到外晃动起来。

门打开后,门内露出一张神似牛头梗的狗脸,就是那种大长脸配上眯眯眼。

狗脸男子见到门口敲门的,是一個他从没见过的陌生人,所以他只开了一道门缝,便警惕的小声问道:

“你找谁?”

范金友让出一个身位,将身后的自行车露了出来,他拍了拍车架上的面粉袋,低声说道:

“来卖面粉的,洪七爷在吗?”

狗脸男子听到范金友的回答,想了想后又问道:

“你是打哪来的?朝阳门西直门?还是崇文门?”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是在哪遇到洪七爷的。

范金友听到这个问题,能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他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在西直门和崇文门都碰上洪七爷了。

他犹豫了下,停顿了两秒后说道:

“我在崇文门和西直门都遇到红七爷了,他从我这儿买了两袋粮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