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想通66(1 / 2)

好在,范金友现在还有挽回的余地,能够提前准备这件事爆出来之后的应对措施。

骑在车上的他一直在想,搬运面粉的时候他在想,下班回到家里他还在想,总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策略。

粮食都是从粮店进的,进账入账都有记载。幸好赵雅丽以前只是在百货商店站柜台,会计方面的工作也是个二把刀(第一次干)。所以依旧按照以前的记账方式,省略了粮票的收支情况,只记录现金流水状况。

因此,粮票的流通数据被掩盖下来,只能从粮食的进货方面找到一些线索。

等到月底,街道下派过来的查账人员,不会关心账目之外的粮票情况。他们不了解公私合营企业的经营方法,不会朝这方面去想、去问。

也就是说,等日后找个机会,把账目毁掉,这件事就变成查无实证了。

物证没有了,人证也好解决,范金友有把握说服赵雅丽和徐慧真,为自己作伪证。这样哪怕其他员工有人站出来作证,也会因为互相扯皮,无法判定为证据。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范金友再走走上层路线,应该是能混过去。

不过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就注定埋下了隐患。若是日后惹了什么仇家,专门找范金友的茬,可能就会暴露出来。

范金友还需要做第二手准备,当事情无法掩盖,被人提起来之后,他需要为多出来的粮票,找到一个无法查证的来源。

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就在他快要睡着的时候,脑海中灵光一闪,找到了突破口。

这多出来的粮票,天上掉不下来。也不能说是从黑市买的,买卖粮票那属于破坏统购统销,投机倒把,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考虑。

统购统销的制度下,什么人不缺粮票?

大企业中负责采购的部门主管,这样的人手握大把粮票用于采购原材料,如果参与倒腾粮食,那么就会省出来大量粮票。

徐慧真的哥哥就属于这类人,可这种人的粮票也不能用。

第二种就是上了岁数,拥有城市户口的老人。这些老人每月有定量,但是因为上了岁数,定量吃不完,就会省出来多余的粮票。

范金友的解决办法就出在这第二种人身上,他可以借口说,通过他的不断宣传,这些四九城里的老人意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每月把省出来的粮票,主动捐献给小酒馆,帮助公私合营企业发展。

理由相当蹩脚,甚至可以与瞎扯淡画等号,没什么说服力,但确实是一个万全的借口。

这个借口查无实证,同时,把他从参与粮票倒卖的事情中摘了出来。当有人问起这些老人的时候,范金友可以说老人们都相继去世了。

只能说,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本质上就是耍无赖。

范金友被自己无耻的想法逗乐了,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依旧躺在床上的他,直愣愣的盯着天花板。

这一瞬间,他念头通达,什么都不想了。

其实在脑海中想了这么久的应对策略,不过是担心自己一步步走上去之后,又突然摔了下来。正常人都会遇到这种想法,无法逃出思维的怪圈。

可他范金友害怕失去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