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运粮(1 / 2)

范金友和蔡全无两个人,一人驮着一半蔬菜回到了小酒馆。

在范金友骑的三轮车车把上,还鸡爪朝上、鸡头朝下的拴着4只活鸡。

此时,徐慧真已经带着其他几个员工把公有房清理出来,马师傅和片儿爷在外面找泥瓦匠还没有回来。

该干的能干的都做完了,食堂里面没有什么活,员工们都坐在板凳上闲聊,徐慧真则是抽空回家看孩子去了。

范金友下车后,走进食堂里看了一圈。他没在食堂里看到徐慧真,所以朝着最近的赵雅丽问起来。问道:

“赵姐,徐经理呢?回家带孩子去了?”

员工们见范金友回来了,因为相处的时间不长,大家还有些拘谨。除了赵雅丽以外,其他人立马从板凳上站了起来。

赵雅丽双手交叉靠在长桌上,回复道:

“是啊,我们打扫完卫生之后没活干,徐经理就先回去了。”

范金友点点头,走到赵姐旁边,把买菜剩下的钱放到桌上,笑着说道:

“我们把蔬菜拉回来了,另外还买了4只鸡,蔬菜花了10块1毛5,4只鸡总共花了一块钱。”

“赵姐,你入一下账,我这一趟总共带了15块钱,还剩3块8毛五。”

农村的鸡个头都不大,一只也就一斤多一点不到两斤重。

在猪肉还不到5毛钱的年代,油水少的鸡肉价格更便宜,市价也就是三毛左右。

那女干部又是抓的自家鸡圈里的鸡,随手抓了4只,为了弥补之前对范金友的冒犯,只问范金友要了一块钱。这样算下来,一斤鸡肉还不到两毛钱,说得上是相当便宜了。

赵姐接过范金友手里的钱,听到范金友买1000多斤菜,才花了10块多钱,平均一斤菜1分钱,所以惊讶的问道:

“这么便宜啊?那你下回去买菜的时候顺手帮姐带一点,姐家里的情况你也清楚,能省一点省一点。”

赵姐生了8个儿子,家里大大小小14口人,靠他丈夫和他两人的工资勉强支撑,所以生活上想着办法节省。

一听说这么便宜的蔬菜,眼睛都冒起了绿光,恨不得大捆大捆的往家抱。副食品多吃点,那么主食的消耗就要少一点,这样一家子人都能吃得饱。

鸡肉她就没想法了,便宜是便宜,就是油水太少,还是猪肉划算,一个月就吃这么一次肉,油水足更重要。

范金友露出让人放心的微笑,说道:

“这批菜里头本身就想着让你们也拿一些,你们看着拿,钱按照市价的一半算钱。放心,这绝对不算占公家的便宜。”

收买员工,从低价蔬菜开始。要让员工们先见着点甜头,干起活来,他使唤人也用的顺手。

蔡全无对菜价倒是没什么感觉,他家面积很小所以很少做饭,一般都是在外面买着吃。

几个在家做饭的女员工就不一样了,赵雅丽、孔玉琴、何玉梅三人高兴的鼓起掌,心里记住这份人情。

不用范金友安排,她们三人就主动走到三轮车旁边,帮着蔡全无卸下车厢里的蔬菜。

范金友看着这一幕,笑着摇摇头。他想到一句话,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员工得到的利益成正比。如果员工工作不积极,那一定是工资福利没给够。

蔡全无走出食堂大门指挥说道:

“你们先把蔡全无车上的菜全都卸下来,他还需要跑一趟粮站,把粮食买回来。”

“孔玉琴,你一会儿先跟着蔡全无一起去粮店。记住,要200斤面粉600斤玉米面(1斤粮票可以买3斤玉米面),对半着买。再加上100斤大米(大米不要面粉购买证,此时的粮票)。”

他拿出兜里准备好的400斤粮票递给孔玉琴,随后抄起地上一麻袋的白菜,又拿起一麻袋土豆,轻松的拎在手里,走进食堂。

这种力气,让与范金友熟悉的赵姐,和不熟悉的孔玉琴、何玉梅、蔡全无三人,都吃了一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