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看房(1 / 2)

下午下班的时间,前门楼子(正阳门)底下正是热闹的时候。

三轮车、自行车、电车;

牛车、马车、驴车;

车来车往络绎不绝,一派海晏河清的繁荣景象。

范金友站在正阳桥五牌楼最左边的柱子下面,四处张望着。

这三天里,街道为了向私营业主们宣传公私合营,准备搞个座谈会,

为了筹备座谈会,街道的办事员们就没有闲下来过。

一连工作了好几天的他,总算是抽出时间,能把买房的事提上日程了。

而买房,首先就要知道房源在哪,哪家愿意卖房。

这就涉及到一份古老的中介职业:

‘房纤’!

‘房纤’是买卖或租赁房屋的中间介绍人,49年北平解放后,专业的和兼职的“房纤”约有5000人。

虽然‘房纤’在52年被打击取缔,但以前那些兼职的房纤依旧在暗中从事中介活动。

此时的范金友就是在等一位兼职的‘房纤’,按照约定的时间,人应该已经到附近了。

果不其然,一辆客坐式三轮车迎面跑来,范金友见到来人后,指着手表高兴的调侃道:

“黑子,你差点迟到啊!”

黑子先是拿着发黄的毛巾,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这才说道:

“范哥!那不是最后一单跑的有点远吗,这才差点迟了。”

“您这个大忙人,找我啥事啊?”

黑子大名于铁柱,今年26岁,建国前是一名人力车夫(黄包车),建国后被编入三轮车队。

年龄虽然不大,外表憨厚却为人机灵,否则也干不了‘房纤’这门差事。

又因为做人实在厚道,作为房屋中间人的他从不坑蒙拐骗,收费也是行业中最低的那一档,所以躲过了打击。

时至今日,南城正阳门至宣武门这一片地界,黑子都有第一手的房源信息。

范金友不在意对方身上的汗水,搂过黑子的肩膀侧耳轻声说道:

“找你还能有什么事,当然是房子的事了!”

“走,咱们找家人少的铺子吃炸酱面,边吃边说。”

黑子听了这话,知道来生意了,欣然应道:

“得嘞,范哥您车上请吧!”

两人沿着一条街边小巷进了胡同,再拐一个弯就看到了一个临街小铺子。

这是最近的一个僻静饭铺,而且铺子的主要消费人群都是胡同里的人家,所以消费水平不高。

黑子做了这么久的中介,对尺度的把握称得上得心应手。

既满足了客人的需求,也不会让客人多花钱。

范金友见到这样的环境,满意的点点头,朝着饭铺的老板说道:

“两碗炸酱面!再上一斤熟食(卤肉之类的肉菜)!”

两人面对面的坐下后,范金友趁着现在人少,直奔主题说道:

“黑子!这附近有几家四合院愿意出手啊?”

“我需要独门独户的,院子小点没关系。最好是临街开门但又人少不引人瞩目的院子。”

“钱不是问题!只要房子让我满意,钱不是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