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思考(1 / 2)

席间传来不止一个怀着惊惧的吸气声。短暂的沉默过后,一名齐国使者忽然冷笑道:“太子所指之事,恐怕在座的各国君臣都曾设想过。然则咸阳宫守卫何等森严,秦王殿下壮士何等雄壮,加上罗网之耳目众多、无孔不入,成事何其困难?太子如何会有这般信心,各国谋划都无法得手之事,太子的计划就一定能成功呢?”

“这个计划,从三年前就开始了。”太子丹不以为杵,仪态从容。“丹已寻到六国之内最强的勇士。最锋利的匕首。也准备了足令秦王动心的议和之礼。只要我国的使者接近秦王五步之内,死生仅在一瞬。”

席上又是一片静默。这个计划大胆到近乎狂妄,又简单到近乎可笑。但还有什么别的手段,能比它更周密、更可行?各国使者都绞尽脑汁地考虑,却一时什么也想不出来。

便在此时,一名女子的声音打破了坚冰。

“听闻秦王自小学习武艺,膂力出众,随身佩戴传说中的名剑天问;说不定外袍下面还穿着防身的宝甲。太子是否考虑过,倘若那名刺客一击没有刺中要害,秦王拔剑抵挡,又当如何呢?”

“红莲殿下。”太子丹转向韩国的公主,语气恭敬,“不知公主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红莲以为,太子殿下准备的匕首,光有锋利不够,还应淬炼上致命的毒物,只需一点划伤见血,便能夺命。”

太子沉吟不语。韩国公主所言之事,的确值得考虑;然而在六国的旧贵族看来,用毒用药之计,未免有些不够光明正大。

春秋遗风总是令人倍感豪迈,却也带来许多古古怪怪、约定俗成的规矩:例如有些人会认为,即便是弑父弑君,似乎用刀剑都要比下毒暗算要高贵些。

果然,一名魏国使者不客气地评判道:“毒药是小人和弱者的武器。强者应当坦坦荡荡,直面他的对手。”

“哦?”红莲转向此人,笑得十分妩媚,“这位大人,请问您在狩猎的时候,用不用弓箭?”

“——自然是用的!”

“哼哼哼……既然自称强者,遇到野兽的时候,何不赤手空拳,用自己的爪牙与熊罴搏斗?连自己的影子都不敢露出来,用弓箭这种软弱的东西,从远处杀死它们,对于野兽来说,是不是也不够坦荡?”

她将一缕头发抚过耳后,朱唇轻启,声音中带了一丝笑意。

“杀人的手段,只分有效无效,哪里有什么高下,分什么尊卑?”

此时楼中一曲刚好奏完,席上雅雀无声。俄而,琴声又起,人群中渐渐浮起一片不赞同的嗡嗡声。

太子丹目光笔直地看向她,“公主所言极是。丹定会请人作此安排。”

江开先前始终闭眼假寐,此刻方才出声道:“如此说来,太子殿下一定也考虑好在咸阳能够向秦王引荐燕国使者的人选了。”

“不错。”

“那么敢问,殿下方才所说的,能令秦王动心的议和条件,到底是何物?”

“我们将要假意向秦王献上一份重礼。第一件,是割让燕国最为膏腴的督亢之地;第二件,则是秦王十分想要见到的某个叛臣的首级。”

“恕卫某直言,秦国大军既已箭在弦上,只要来年出兵,略尽燕地,督亢之地自然也就落入掌中,又何须燕国割让?而叛臣之所以能逃过罗网的缉捕,自然是靠着太子殿下的庇护;只要燕国不存在了,又有何人能够庇护于他?可见只要秦军挥师北上,殿下所准备的两份厚礼都是唾手可得。殿下又如何有把握,秦王定会放弃用兵呢?”

“先生所言差矣。其一,对于秦国来说,抢夺他国的土地也必须付出代价,若能不费一兵一卒,其他国家便主动割地求和,秦人又何乐而不为呢?其二,除了燕丹,还有他人在保护那名秦国叛臣,罗网也不是那么轻易得手的。这样的条件即便不能止战,至少有令秦王主动接见来使的价值。”停顿了一下,太子丹继续道

“当然,先生所提到的隐忧,也正在丹的考虑之中。恐怕还需添上一样至关重要的物事,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哦?何物?”

“随侯珠。”

江开拳心一紧,暗呼中计。而燕国太子猛然起身,快步走到面前,向他屈身施礼,“只有这件宝物,是秦王极为渴求,却又不知下落的。即便他一意出兵伐燕,也未必能够得到。因为此物不在别处,正在先生手中。还请先生看在刺秦大计与六国盟约的份上,不吝赐予。”

江开面色如常,即便心中怒不可竭,也不能泄露半分杀气。

这次聚宴,竟然从一开始就是个陷阱——针对他江开的陷阱。

江开早就在怀疑,燕丹何必秘密召集各国使者,在他们面前透露刺秦的详细谋划?如果只是想要约定事成之后各国相机举兵,那么从蓟都发出几封密信便能做到。又何况,假使秦王当真被刺、引发内乱

根本不必事先约定,各国也定会趁火打劫。而如今他在各国使者面前点出“随侯珠藏于鬼谷派”一事,江开便很难当众否认:韩国在六国之中地位尴尬,是唯一一个全然不存在的国家;连赵国都有代地苟延残喘,而韩国没有国君,没有军队

倘若不依靠大国的支持和承认,便只是一缕可有可无的幽魂。燕丹在商议合纵时特意邀请了名义上的韩国公子,本是十分尊重的行为;倘若江开连一颗珠子都不肯交出来,便会让其他五国怀疑韩国结盟的诚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