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诡道(2 / 2)

混沌持续千百万年,人们才创立出诡道,习降魂之法,辨灵魂之音,修行其灵魂之力。自此,才有了我们如今的世界。

忱曦和赵娴儿听闻炼忠书的讲述之后,仿佛见识到了全新的世界,真正触碰到了“诡道”。

赵娴儿虽听得十分仔细,但碍于对练忠书的厌恶之感,始终未提半个问题。

反观忱曦,不仅听得津津有味,问题更是一个接着一个。

“诡术如何施展?”

“诡术的原理?”

“能不能教我诡术?”

面对忱曦的无数问题,练忠书非但没有生气,反倒十分亲切的为其讲解,只是偶尔会朝赵娴儿瞥上几眼。

诡术实为灵魂之力的调控,想施展诡术,首先得学会“汇”和“溯”。

调动灵魂之力汇聚于身体之上,这被诡行者们称之为“汇”,也是万千诡术的基础,更是身为诡行者的基本功。

而“溯”则是将灵魂之力幻化为某种属性相近的物质,我们若想研发出自己的诡术,那“溯”便代表着诡术的“门槛”。

讲完之后,练忠书指着忱曦说道:

“你试着逆行周天,并将灵魂之力凝造成你想象中的模样。”

忱曦点了点头,旋即盘腿而坐并双手摆好架势,开始屏息运转灵魂之力。

顷刻之间,忱曦体内的灵魂之力逐渐逆流而动,不稳定的雷电开始集中于少年的双掌之上。

“脑海中想象出雷电的模样!”练忠书淡淡说道。

忱曦咬紧牙关,冷汗一滴又一滴的落下,身躯逐渐开始抖动,雷电仿佛快要暴走一般,在掌心上蹿下跳。

就在“雷魂力”即将失控之时,它竟奇迹般的恢复了平静,并逐渐幻化为数根雷电状的细针。

练忠书看着眼前的忱曦,不禁吞了吞口水,心中暗想:

“这小子究竟是何等天赋?我仅说了一次,他竟直接成功了?”

忱曦转头望向练忠书笑了笑,并感谢地说道:

“不愧是练先生。”

“哪里哪里,能帮到你就好。”

看着忱曦手中不断闪动的雷针,练忠书心里更是不安:

“这小子的天赋太过恐怖了,不可再教授更多。”

然后练忠书话锋一转,望着赵娴儿笑着说道:

“不如,我们最后讲讲赵先生的问题。”

“关于诡行者的境界。”

灵魂之力就好比一颗幼芽,它们被播种在这无根之地上,有的灵魂之力会长成苍天大树,有的灵魂之力却一生都是幼芽。

“灵芽境”寓意着灵魂之力的幼芽状态。

该境界中的诡行者皆处于萌芽状态,它们就像一颗颗刚种下的种子。

若在此时打好了基础,其“命格”将更加稳固,修行之路也自然走的更远。

等诡行者到达了“育灵境”,其灵魂之力也具备孕育魂力的标准。

在此境界下,诡行者已能使用许多初阶诡术,在九洲城内行走已不成问题,但若想“出门”还需要继续修行。

对了,忘记讲了。

在诡行者的世界中,“出门”不仅代表着真正行走于无根之地,它更是代表着实力的象征。

等诡行者到达了“生魂境”,那么已初步具备了“出门”的资格。

他们能行走于无根之地上,但生死仍不可估量,在这个世间他们依旧如孩童一般。

触及此境界的诡行者定已拥有了契约灵,诡行者虽已成为了“器”,但二者联系却还十分微弱。

该境界中的契约灵无论是多么强大的鬼神,它们皆如同襁褓的孩子一般,故名“生魂境”。

触及“茁仙境”之时,那如同幼苗的灵魂之力已然有了雏形,乃至“命格”的基本形状。

魂灵栖息在此“灵海”内也将有所成长。此刻,它们不再是襁褓中的孩子,已然称的上人们口中的“仙儿家”。

诡行者一旦达到“滋根境”,放眼整个无根之地也将算的上一号人物。

位于该境界中的诡行者,灵魂之力已然称的上“大树”二字。此刻每一步的修行,都将让灵魂之力扎根的更深更稳,直至成为苍天大树。

…………

练忠书看着赵娴儿,耐心地说道:

“赵先生不必着急,修习诡道非一日之功。”

“先生能一年修至灵芽下境,天赋已超过旁人许多。持之以恒定能有所收获。”

“也就是说,是我努力的不够么…”

“不,是先生能控制的灵量尚浅,假以时日自会突破。”

就在三人谈诡论道之时,洞口外慢步走进了一满身伤痕的身影。远远看去,似乎疲惫不堪。

他站立于洞口处,身穿着满是刮痕的黄色道袍,手握火焰短尺,凝视着柴火旁的三人,眼神之中满是杀气。

“三位,能腾个地儿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