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察举孝廉34(2 / 2)

“陛下罢免四害,实乃天下大幸,今又迁我为京兆令,你们兄弟三人现如今都有官职在身不便前往,好好在家中照看你们母亲才是!”

袁家三兄弟也现如今都已查举孝廉被推举为郎中官,而袁逢则是被调任京兆令,袁隗则是大鸿胪一位,就连袁盎一人也因为之前救灾一事被举孝廉。

汉末时期,举孝廉一事早已名存实亡,只要但凡有些名声,或者是出身不错,就能够被官员推举成察举孝廉,被授予郎中官职。

时有关于举孝廉的童谣一首:“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所谓的郎官,按照清代的说法就是大内侍卫,同样都是世家子弟包揽,主要职责便是手持戈,看守皇宫大殿门户,郎官又同廊官,意思是廊下看守的士兵。

可以说郎官这个职位属于整个京师当中最小的职位了,光光在京师三署里面的郎官就有七百人,然而即使如此,其中的八九成也是由世家垄断,一般的平民子弟几乎是不能担任。

郎官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袁盎被分到的便是等级最低的郎中一职,每日职责便是看守各宫殿大门,而像是袁绍和袁术两人,则是被分配到议郎和中郎,议郎中郎的职责比起郎中便重要的多,甚至还可以在皇帝面前露脸。

不过袁盎倒并不在乎这些,郎中最大的一个好处便是清闲,光是京师便有三百位郎中,宫中轮流站岗,一人基本上七天方才轮到一次,这可是袁盎上辈子在梦里才敢想的做一休六好工作呀!

袁逢走后,袁盎也主动提出自己要搬出袁府居住。

“哦?可是府中哪里怠慢了弟?为何突然提出要别府居住?若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同我直说!”

自从袁盎帮助袁逢进官京兆令之后,袁基对于这个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族弟,开始变得重视起来。

毕竟汉末讲求的就是家族二字,越是豪门贵族,越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同样的也将权力财富等又进行再次分配,如此这样陷入一个循环,导致后是晋朝的时候更是世族之权大于王权,到了唐代李世民编辑百家姓,即使落魄了,也依旧是以士族为先。

袁盎回答道:“府中并没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只不过是弟叨扰多时,现如今伯父上任,弟也添光授予郎中一职,理应不便继续叨扰!”

袁基见袁盎说得言辞恳切,自知无法劝其留在府中,于是乎便退而求其次说道:“我等袁家几世经营,也颇有资产,弟竟既然非要自居,那么兄也不好多劝!洛阳西郊,袁府还有一处庄子便送给弟居住叭!”

袁盎听到后也不拒绝,白要白不要,自己本来就是为了方便修炼,恰好那处宅子又在西郊,平日里也好前去古墓修炼,而且还能够省下一大笔花销,实在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既是如此,便多谢兄长的一片好意,弟只能愧领了。”

当天,袁盎便收拾好东西前去新家,等真正到了地方,他才知道对方所说的小宅竟然是三进的院子!

总共有前中后三个院子,而且后面还有亭台楼阁,花园流水,虽然说不比袁府的辉煌大气,但也算是小巧玲珑,五脏俱全。

庄子里头更有奴仆十人,袁盎心道:不愧是四世三公,果然财大气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