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62(1 / 2)

  那些没考中的自然是失望连连,但大多数人在来前就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加之为了以后的人脉,即便心里略有些酸涩,但也都强忍着,纷纷上前对考中的学子们表示起恭喜来!

  而考中的人自然是高兴不已!但有些却也高兴的过了头!比如:张秀才!

  这位张老秀才自打十五岁开始应考,到如今五十五岁,足足考了四十年科举!光秋闱就已经参加了十二次了,却一次也没中过!

  本来他对此次也没报太大希望,想着,就再拼这最后一回,若是再不行,他也就认了命了!不想就这么中了!

  顿时激动的嚎啕大哭起来!

  贾琏……都怕他激动的中了风,或者如范进似的发了疯!

  因此,也顾不得自己高兴了,忙跑过去照顾起他来,又是递水又是抚背的,好半天后才将他给安抚了下来…

  谁知呆愣了半晌的孟博文紧接着也跟着呜呜的哭了起来…

  贾琏……只好又上前安慰起他来,张秀才见了也抹了把眼泪,朝着他安慰道:

  “你小小年纪就中了头名,以后多少施展,多少报负等着你呢!又不像我似的半只脚都入了棺材了,就算中了,也不过回家开一私塾,置些薄田,充其量也就能当一富家翁罢了,我哭就算了,你又哭个什么?!”

  孟博文闻言就边掉眼泪边抽泣道:

  “我不是…哭我自己,我是哭…我娘,…她老人家再不用与人缝补到天亮了!这些年,她老人家为了我,受尽了苦,我…我考进国子监后,她怕我钱不够用,白日里去地里种田,晚上还要与人缝补洗衣,这下,呜呜~,她老人家终于再不用受苦了!呜呜~”

  一番话说的张老秀才又忍不住抹起眼泪来!

  不怪张老秀才和孟博文痛哭,在科举道路上,秀才与举人真是一道坎,有人穷其一生都迈不过去,但,一旦迈过了,就算不能飞黄腾达,也能富裕安康了!

  依照大朔朝的律例:中举后不但能每月领取一定数量的禄米,还能免除赋税和徭役!

  别小看这小小的特权,要知道,在这古代,赋税是很重的,常常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因此,一旦有人中了举,自然会有附近乡绅与小农过来依附,将自己家的土地或者店铺等等记在举人的名下好逃避赋税,当然,相对的,也会给所依附举人许多的好处!

  所以,就像张老秀才说的,一旦中了举,就算什么也不做,也足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了!

  而向孟博文这种学业异常出色的,不管是他所在的国子监还是他老家冀州府,都会给予他一定的奖励,毕竟,他这么好的成绩,考中进士的可能性也极高,万一能更进一步,此时留个善念,岂不比以后飞黄腾达后再结交巴结要好?!

  “那你接下来有何打算,回不回冀州府?!”

  待孟博文哭的住了些,贾琏才又朝着他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