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1 / 2)

  林之孝也趁热打铁,在京都附近的涿州郡,保定府,又连开了两家自营店,并授权了十来间分店。

  等到了五月底,

  贾琏夫妇这边终于收到了第一批回笼的资金,一千两银子!

  夫妇俩终于齐齐松了口气!

  这半年多下来,王熙陪嫁的两万两现银几乎都被他们投入到了这些生意当中,其中光买人和租铺子、装修铺子这些,就花了他们将近一万两,剩余的一万两也都用于买各种原材料了…

  再不回来点钱,他们就只能靠典当过日子了……

  万幸,在他们花光所有积蓄前,这些铺子作坊终于步入了正轨!

  资金回笼的也越来越多,接下来的几个月,几乎每月都有几千两的进账…

  只短短三个月,王熙两万两银子的投入就回来了近一半,照这个速度,年前他们投的钱不但能挣回来,应该还会有些许富余…

  夫妇俩对此都很满意,两人都不是冒进的性子,又觉得这几年还是低调些的好,因此,就决定,生意上的事,就暂时先这样,不再往外扩大了,先沉稳两年再说…

  转眼,夏去秋来,贾琏第一次科考的时间也快到了…

  第24章

  科举1

  贾府虽祖籍金陵,但因为早已在京都落户了几十年,因此,京都生京都长的贾琏自然可以留在京都参加科考,并不用回祖籍去,倒是免了这古代科举考试的奔波之苦。

  贾琏此次将要参加的科举考试乃是科举中最初级的“童生试”,共分三场,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

  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只有成为童生后,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

  只有成为了秀才,才能被称作“生员”,也才算是正式拥有了科举学籍。

  “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秀才功名,考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淘汰率一点儿也不比现代的高考低!不知有多少人一辈子就卡在了院试这道门坎上…再无寸进!

  也因此,贾珠当年年仅十四岁就考取了生员,才每每被人提及,称其为神童的!纵观宁荣两府,举两府之力,这么多年也不过才培养出贾敬一个进士,贾珠一个秀才而已…

  这其中固然有贾家子孙皆不成器的主因,但也间接反映出这古代科举制度的残酷…”

  贾琏边喝着茶,边跟一旁练字的王熙介绍着这古代的科举制度,说着说着,就又说到了贾府将来衰败的原因上头去了…忍不住吐槽道:

  “结果,就这么两位唯二考取了功名,有些许希望救大厦于将倾的,还一个早逝,一个修仙去了…留下的,又大都是败家子,从武不行,转文又不行,你说,这贾家不败谁败?!”

  “我觉得,就算他们俩能抗事儿,背着这么些个败家子,也够呛能抗的起来!”王熙边听着,边跟着吐槽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