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拆家的速度(1 / 2)

小三郎们兴奋极了,立刻一起答道:“听明白了。”

他们的教学方式真的好有意思,我都很想去做个小三郎,学学和建一座村庄有关的所有事情了。最关键的是,夏部落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很明确的位置。几乎从一出生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工作,而且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可以帮到自己这个部落的。

也许现代的人觉得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对于数万年前的人来说,是很了不起的一种行为了。

他们不会担心,自己所学的东西,将来根本派不上用场。而哪怕自己想调整自己的位置,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去哪个位置是最合适的。如果这个村庄的位置已经有人占了,他还可以去另一个村庄,或者是新的村庄。

而即使到了那里,所以的一切也和之前的一样,不会因为是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感到害怕。

尤其尤其,最重要的是他们会一直能够成长,因为前面每一个位置,都有人先给他留好了。他只要把自己目前的任务完成,就可以站到下一个位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像现在的留大道,因为天生就很适合吃这碗饭,所以在把全部的内容学会以后,立刻就能够交给大家,接着就可以去一个地方,把自己想要调整的规则,在那里先实验出来,等确认它的确是个好办法的时候,就又可以教人了。到不想教很多人的时候,就可以和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忘年交,单独进行相处了。把他带出来啊以后,自己就可以退休了。

背着手,在自己所规划的村庄里,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衣服有人洗,家务活也有人帮忙做。要是其他村庄遇到很困难的时候,需要他帮忙的话,他到老了还可出山,去发挥余热。要是不想干的话,也不担心没有人顶上这个位置。

可以说,一生的路,都被规划得很完整。而且,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只能走这一条道。更不用担心,自己这条道上的饭会有人来抢。

因为每座村庄,在建立之初,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需要有多少人,都是提前确定好的。基础的人口都被固定了下来,在暂时不需要太多人的时候,就可以少生孩子多种树了。

而到了需要补充人口的时候,生孩子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也没用任何的压力。不是因为不需要花钱,而是根本没有地方花钱。花给谁去呢,都是自己家人,总不能像现在很多孩子的父母一样,用多给一点零花钱这样的理由来引导孩子做事吧?

要是以后,想出去做事,可没有人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一样,花钱请你洗碗和打扫可怎么办?

不过呢,我不是说他们的这种制度和行为,是百分百正确的。如果是的话,这些制度,其实在历史中,都曾经有人用过。可是为什么会失败呢?别说传五代,去建新村庄,就是985都不过三代。他们可以做到这件事情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当时夏部落的人,其实不是因为脑筋过于灵活,而是脑筋过于死板呢?

不知道,反正接着留三郎的道道往下就好了。在小三郎们跟着留大道刚迈进那座院子的时候,留三郎就傻眼了。

为啥呢?就还是那句话,他既没有听过也没有见过。压根不知道能有小四娘的出现,是因为曾经过去这样的过去。说故事的人,本来是想慢慢得回忆,把院子里的细节和大家说清楚。如果你们以后真想重回那某个时期,得知道当时的模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才行。

可是,小三郎们的反应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留三郎还站在那里傻呆呆滴等着听留大道说话时,跟他同届的这群小三郎已经把院子给拆光了。

什么叫疾如电闪如风,留三郎算是见识到了。

关键这帮小三郎们拆家拆得很有顺序,简直可以说是排着队进去抢劫的。对,要是不知道的话,你说不定会像留三郎一样产生这种印象的。

只听得他们一个一个依次进去,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就一个一个的把自己的东西给拿回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