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一日只准吃一碗饭(2 / 2)

“哦?”赵大人疑惑地望着他,一脸虚心请教的模样,“那依续子的意思,我赵某人是该去寻,还是不该去寻?”

“要是大人问我的意见,那我就要提醒大人一句,不寻倒是好的。”

赵大人捻起了胡须,喃喃自语道,“按照上面的指示,相信一定是没有错的,那赵某人就听从你的意见。那接下来,小女应该怎么安排呢?”

“既然后院人等全都遣散了,也无畏多生事端。不如就让小四娘留在这个后院,由我来照顾和看管吧。她还有很多事要学呢。”

赵大人又连连点头,“那好,那也按上面的意思来,我统统都没有意见。只是小女生活上的事情……”

“一应都由我来安排,大人只需留一位家丁,在这里替我守着就可以了。就是别让前院的人,到后院来,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没问题,那这支队伍就交给你来管理了,二十人可行?”

“只要大人其他方面的人手足够,我这里留多留少都没有问题。”

“那好,那就先留二十人下来。如我临时需要调用,我再来找你寻问上面的意思。”

“那大人现在就可以先行离开了。”

“好!那我赵某人就先退下了。”

看到这里,如果听故事的人,觉得赵大人的行为很奇怪,只会发生在故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只要翻一翻历史书,尤其是在改朝换代之际,这样的事情都会反复的出现。

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会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而他的身后所跟随的众人,很可能不仅比他的年岁要大,地位要高,而且无论是财力还是势力都要雄厚。可这样的人,就偏偏会对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俯首帖耳,话语称臣。

不仅不敢走在他的前面,甚至连此人坐下以后,他也只敢在旁垂手站立,没有听到坐下的声音,就会一直低头站在一旁。

而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朱元璋及汤和等人的传奇了。如果你曾经看过某部七本一套的明史书,一定见过作者描写过这个场景。让当时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因为知道朱元璋将来会当皇帝,于是觉得汤和此种行为,是一种很会看人的结果。

但个中原因,究竟是如何,笔者不敢多加猜测。只是在说故事想要休息一下的时候,提上一笔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觉得我将历史与这个无稽之谈的故事之间划上了等号,是一个很可笑的行为,那就当我这几句话是多余说出来,供自己打发时间的一种消遣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