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要自建房?29(2 / 2)

理由很直白,一个是稳定,二是家里出个公务员,有面子,对家人做生意有好处。

易学只是摇摇头,在她又想展开长篇大论劝说的时候,加速走到前面,跟易明聊起天。

……

吃饭时,一家人聊起来,易学才知道易思玲载着父亲来广市的原因。

原来是老家那边有消息,政府要开发一个临海新区,除了产业园之外,还计划兴建一个四等高铁站,以及一条临海大道。

这勾起了易学的回忆。当年确实有这个事情,只不过他那会没有过来吃饭,所以不清楚事情是在这会定下的。

因为政府规划的临海大道刚好穿过自家在老家农村的土地,二姐她们知道自家地之后会被征收。

但是多年前自己家人已经搬出去县城里落户了,自家的地当时是借给经济最窘迫的小舅舅来耕种。

小舅舅这个人,怎么说呢,反正就是不太务正业、爱占小便宜、而且借钱永远不还的那种。

二姐她们担心自家地被征收后,会被小舅舅占去征收款。于是想着反正自家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房子,干脆就打算让父亲母亲搬回去。

打算在另外一块非规划征收的宅基地上盖一栋自建房。这样既可以名正言顺地要回自家的所有土地,同时也让逐渐年迈的父母亲回归故乡。

只是按易学的回忆,这件事惹出的风波足足持续到他重生前,都没能解决。

小舅舅这些年成了老家村里的土霸王,一听父亲他们要回乡下建房子,落户,立马就撕破脸,吵着不肯归还土地。

之后还各种威逼利诱村民们说假话,加上伪造材料、做假证等等,后来将自家告到政府,让自家那么多年始终没能迁户回去。

当然,二姐本身就是学法律出身,在社会打拼了多年,有一定的人脉资源,最终也没让小舅舅讨得了好。

反正吵也吵过,打也打过,谁也奈何不了谁。

以至于十几年下来,自家那些土地一直就成为了纠纷地,落实不了归属。

按易学的看法就是,这就是笔糊涂账。自家那么多年来经济情况本来就一般,十几年来还将大笔的资金投入到里面。

事情没顺利得到结果不说,还拖垮了各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自家人在老家多少也成为了村里人的笑话。

事后看回去,有那些钱,还不如就在县城买现房,或者买一块地自建房都好。

所以一听到父亲和二姐提起要回老家盖房子的时候,易学就提出了反对。虽然后续会出现的情况他没办法直说,但是用了别的理由:

“一来,几兄弟姐妹全都在城镇生活,除了过年过节,谁能经常回去老家?”

“那么起了房子也只能让爸妈两位老人家孤零零在老家生活。”

“二来,到时候三兄弟结婚生子了,两位老人家大概率得帮忙带带娃吧,到时候老家房子谁住?”

“几兄弟都在广市工作,也不可能回去老家那偏远农村生活的。即使回去,村里那落后的交通和教育环境,对孩子好吗?”

“三来,爸妈年纪逐渐大了,到时候总要跟着我们生活吧?不然孤零零待在老家,出了事谁来得及处理?”

但易思玲这个人比较强势和自我,一听易学噼里啪啦一顿反对,她感觉有点挂不住面子,声音逐渐大了起来:

“那家里地不要了?到时候白白让人占去,乡村父老不得在背后说我们笑话?”

“而且你们三兄弟那点工资,顾自己都顾不好,谁都没有买房子,让爸妈跟谁住?”

“就算回去建房子,还不是主要我出钱?你就只会在一边说些有的没的。”

一番话噎得易学直喘粗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