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平平无奇孙守义38(2 / 2)

牵着老牛出了谷中后,孙守义这回却不再翻身去骑老牛,而是对老牛道:“既然你真已通灵,能听懂我说话,还能回应我,那就是我的朋友,我怎能再去骑朋友?”

“从今日起,我绝不会再骑你,也不会允许他人骑你。只恨我现在还无甚本事,还需劳你再费力耕田,不能为你安心养老。但这一日不会太远的,相信我。”

牛牧野听罢,立即不由意外地瞧向孙守义,同时心中也忍不住有些感动。这小子不愧其名,还真够仁义的。早知如此的话,他应该早点儿表现出通灵来,凭白给人当了许多天坐骑。

孙守义虽然出身确实太低,只是个普通农户,还受兄嫂欺压,未能自立,但品性这块当真没得说,也难怪能被织女给看上。

能够被仙女瞧得上眼的,自然有其过人之处。而且除了织女外,雷被那晚也是对孙守义一见投缘,并且十分难得地向这个刚认识的乡下小子传授了武艺,且还耐心指点。

雷被可是未来的淮南八公之一,称得上是将来的大人物。便是现在只是一名区区游侠,在游侠界也是颇有人望,名声响亮。否则若无声名,未来也不会被淮南王刘安招揽并为之倚重。

所以就算现在的雷被,其实眼光也颇高,不是所有人都能入得了他眼。他能看中孙守义,自然更加说明孙守义的不凡之处。

牛牧野则是现代思维,虽然也觉着孙守义不错,长得也挺帅,有可取之处,但各方面条件实在很一般,完全理解不了织女为何会看上这么平平无奇的的牛郎。

还有则是太过习惯便会只当寻常,正因为他一过来就在孙守义身边,日常相处的太多,过于习惯,也就更加觉着不足为奇。

却不知古人品评人物,是以品性为先。甚至科举取仕,都是先考察品性,其次才是学问才干。所以有人感叹,古代贪官多,清官也不少,但能吏却最少。一个品洁高尚的人,未必一定有能力。

古人言“百善孝为先”,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孝道。汉朝时尚无科举,取仕是察举制,而其中最基础的便是“察孝廉”,优先察选本地的孝子,其次才是廉吏。

甚至汉朝皇帝的谥号,自高祖以下,都会加一个“孝”字。比如汉孝惠帝、汉孝文帝、汉孝武帝,以示重孝。

孙守义父母已故,这方面倒是没法有太多表现,但品性这方面确实没得说,可谓有仁有义。而且每逢清明或其他节日,也必会拜祭父母,从未有一次落下。

古人更看重一个人的品性,但牛牧野现代思维惯了,则更加看重实际。认为孙守义要房没房,要田没田,要钱也同样没钱,除了样貌长得还行,性格也不错外,实在是全无可取之处。

这也不能说他错,只是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何况他一个穿越者,在这里无亲无故,没有任何牵挂,自然考虑问题时都更加从实际利益出发。做某件事是不是对自己有利,又是否有危险。

如果是对自己无利的事,他为什么要上赶着去做?明知是有危险的事,他为何不去避过,反要迎难而上?

返回